从“杜陵布衣”到“千秋诗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想必大家都知道杜甫这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很多诗歌我们都有所了解。但是大家可能没有真正的走进过杜甫的世界,我们是直接可能不明白他的诗为什么能够出名,只是读了之后明白大概意思便就此放下,无法结合实际去了解他的一生经历。认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位能够称得上“诗圣”的人,能够和李白齐名的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一诗中曾经说到,李白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世人根据杜甫的方方面面,创造出一句:杜子美袖口一吐,又添半个乱世。“添乱世”是什么意思?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接下来大家就随我一起走路这位诗圣的世界。

      他的人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少、青年的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壮年的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中年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暮年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先就是少年和青年时期(712~746,1岁~35岁)。他出生于712年的河南。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且充满活力的时期。他受到家风、世风以及禀赋的三重影响。杜甫有两个精神偶像,一个是在三国时期驰骋于沙场、治国于朝廷的全能人-杜预。他文武兼备,在灭吴的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他配享文庙和武庙两庙,可以说在那时期是鼎鼎有名的。而一个则是他的爷爷杜审言,据说在朝廷有着很大的职位,才华横溢。甚至于杜甫认为“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从小不仅能接收到良好的教育,还能有更加先进、全面的价值观,也给予了他出出仕治国的理想。在世风方面的影响就很显著的了,当时正处于盛唐,国家上下各个阶层表现的一派生机,每个人的生命都如鲜花一般,绽放着无限的力量。开元盛世期间,科举制的改革为戍卒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入政治舞台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杜甫也因此受到影响。禀赋的话,我们可以在他的诗中找答案:“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可以看到他从小就出口成章,游历于文坛,所结交的都是才华学识丰富的老者。可见他的天赋是非常好的。这便造就了他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一面。在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后去往泰山,写下了《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可以看到他的诗中将泰山的面貌呈现的非常宏大,精妙绝伦。同时也展现出他踌躇满志的心态。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也提到了他的志向,那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直要做一个帝王是,能够扶持国家,修齐治平,成就大业。

      逐渐,他的人生走入了第二个阶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747年到756年,35岁到44岁)。这个时期他的奋斗目标依然是能够作为儒家知识分子修齐治平。但事实上他过得非常落魄。因为要参与官场,他将一家老小迁移到长安居住,事实上他只能算闲居,在长安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与此同时,他也经历了前前后后两次科举失败。第一次是因为臭名昭著的宰相李林甫认为“野无遗贤”,不再需要从外面招贤纳士,杜甫因此失去机会。第二次,他在翰林院等了13年,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但到最后,才做了一个八品小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他“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没有在官场得到一个很好的历练,并且与政治矛盾重重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但与此同时杜甫也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下了盛世之下的真实面目“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唐王朝看似依旧在盛世之中,实际上在边境还有不断地战争。西南的吐蕃间接性骚扰,北方的室韦和突厥也没有闲着。于是官吏不断的抓捕壮丁,让他们“依法参战”。劳役和税收让民众苦不堪言,在杜甫,看来这是不必要的行动,他非常排斥。同时他也在谴责上层贵族的无道,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对受苦的民众有怜悯之心。所以从他呈现的状况来看,如今家风已经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了,现在影响他的是世风以及禀赋。因为此刻正值安史之乱酝酿期,也就是所谓的暴风雨前的宁静。

      接下来他逐渐走到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756年到759年,45岁至48岁)。梨园意思就是天下苍生。他在乱世之中时刻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同时他的济世梦也没有彻底的破灭。那么“场内热”是什么呢?难道是场子里的热量?不,肠事实上,指的是杜甫那颗活生生且具有创生性的人心。在长安闲居的时候,他将一家老小迁到了长安北部的奉先县,以维持更加稳定的生活。但是就在他回乡探亲之后,战乱突然开始在年底开始蔓延。安禄山和史思明接连叛乱,盛世大唐一去不复返。杜甫在陷贼和为官当中反复游荡,漂离不定。但是他内心去开始将家国大事和自我联系起来,不断地写下忧国忧民的诗篇。例如《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惨象,深入杜甫的心,让他痛彻的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受难。那么多士兵的血最后流成河,原本的前线是北方大漠,而现在的前线居然是山西河北的边境。同时他也先下了《对雪》《春望》等诗,提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此刻什么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来自家人的一封书信,可以给予他心灵的安慰。后来甚至有无比著名的三吏三别,如下是《石嚎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可以看到非常惨烈的景象,当时官兵已经收复了长安洛阳,但是陈陶一战让洛阳重新陷入危机,官吏开始大肆的抓捕壮丁。这首诗中写道一对老夫妇的三个儿子都在正常中或死或下落不明,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孙子。但是老妇人依旧选择跟随官吏维持战争,因为当时的人包括杜甫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反击战,不是《兵车行》中的非正义战,是必须打的,是为整个国家而打的。于是,在天亮之前,老妇人便跟随管理走了。同时他也痛彻心扉的写下了《无家别》,作为一个人已经没有家了,难道我还是唐朝的一个子民吗?我连自己的归属都没了,我该何去何从?禀赋在此刻全部化为了忧国忧民的诗句和文字。

      当然,他仍然没有放弃他的济世梦,也曾经也有一段做官的时间。在大约757年时,他终于跨过千难万阻从奉贤走到了皇帝唐肃宗的所在地,也就是永州。他在这里收到了宰相房管到推荐,做了一个八品官左拾遗。看似是一个八品官,事实上,左拾遗是一个可以时刻停留于皇帝旁边进行进谏的官位,对杜甫来说这肯定是修齐治平的好机会。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房管不仅是唐肃宗老爸唐玄宗给他安排的人(意见不符),还是造成陈陶之战失败的主要人员之一。于是唐肃宗直接找了一个机会铲除了房管。因为杜甫是他推荐的,自然受到了牵连,被贬为华州参军,基本上就是一个闲官。于是杜甫只能去不断找机会,维持自身。

      接下来,杜甫进入了他人生的第四个阶段。将他“天地一沙鸥”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这段时间的杜甫可谓是风雨飘摇,无依无靠。从长安绕过西南,一路走到去世的潭州,碰上的亲朋好友不是去世就是被调离。从759年开始,为了躲避战乱以及寻求依靠,他带着一家老小从今天的宝鸡一带继续向西,走到了秦州,据说这里有一些亲戚可以帮助杜甫。没想到一家老小差点在这里饿死。于是他们只能继续向南走。跨过秦岭和大巴山,他来到了乱世之外的桃园,也就是成都。在这里,他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以及各类《绝句》,表示了他来这里的自在和快乐。而且收到朋友帮助,自己也有了一个安身之所,那就是杜甫草堂。顾名思义,这个屋子就是有茅草和木头盖成的。同时在公元764年,好友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也是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的原因。但是在这里,杜甫同样也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们可以逐渐发现,此刻杜甫似乎已经不受到家风、世风的影像了,禀赋也仅仅可能是作为他写诗的一点动力。忧愁的家国情怀占据了他的全部。甚至于,他现在已经仿佛和国家民主融为一体,并且没有实际的“优”对象,这个对象包括了所有的民众以及大庇天下寒士。同时,我们已经在他的诗中看不出任何与理想有关人的词汇。并且,现在他再也没有当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狂。如今的他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那颗忧国忧民的仁心,沉船顺江一路走到今天的长沙一带。期间无依无靠,乃至有一次在潭州时五天没吃饭。幸亏后来县令送了酒和肉过来,让他得以饱腹。但是因为长时间没吃饭,他已经开始暴饮暴食。再加上常年的奔波,让他的生理系统紊乱。此刻他已明白,自己离去不远了。最终,他拖着58岁多病的身体,于公元770年病逝于走向湖北、投奔舅父的的一条小舟上。他写下了《临终歌》: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哀哉!

      在他去世43年后,为了将灵柩运回老家,杜甫的孙子杜嗣业受父亲杜宗武去世前的嘱托,一路乞讨,扶柩千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杜甫的灵柩运到了偃师,安葬在首阳山下。

      可以看到,在整个杜甫的诗中,呈现了盛世之下的真实迹象。他的诗中呈现了一个盛世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种种民间最真实、最透彻人心的影像。李白的生命状态与杜甫不同,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笔下呈现的是盛唐气象。即便有战乱,他写的也只是关于自己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大赦天下的快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杜甫此种忧国忧民,朴素而又真实恰巧是最值得我们去欣赏的。此刻大家应该明白那句“杜甫眉头一皱,又添半个乱世”了。

      当然,后世也大有人赞扬杜甫:

“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白居易

“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王安石

“若夫发于情而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

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

      唉,杜甫一生只为修齐治平,最后他意识到官场已经不再适合自己,开始重塑自己的精神立场。这就是他逐渐走向“诗圣”的开始。那么杜甫究竟何以为诗圣?虽然不同于我们常识中的圣人,能建功立业,能开疆拓土或者为国家努力,他的“圣”体现在忧国忧民忧尘埃,甚至于将自己化为了忧的一部分。这是多么可贵呀。

      记得他曾经为李白写过一首诗《梦李白》。其中的最后一句话说到“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意思就是说太白呀,你以后一定会留名后世,但可悲的可能只能死后才能留名。我们仔细想想,难道李白胡子的时候名声不大吗?no!大的很呢!不然他怎么可能会受到玄宗李隆基的欣赏?事实上我认为,这段话用来描述杜甫再适合不过了。他活着的时候名声不大,但是再去世后他的名声居然能和李白比肩。一介布衣,就此流传千古,影响后世,久久不能断绝。不愧是一代“诗圣”,不愧是最独特的杜子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45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5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9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4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7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50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90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1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7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9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2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09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5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1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4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03评论 2 36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27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