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办公室,看到小张同学正拉住小胡同学,可是小胡同学正走向头也不回得走向教室。这是上课时间,我赶紧去询问情况。原来他们正在音乐室上课,小胡不满老师的批评而愤然离开音乐教室,所以就出现了后来的一幕。
我让小张同学先回到教室,然后和小胡开始了交谈。我曾经是小胡同学的七年级班主任,他对我我应该是比较信任的。我和他坐在空阔的教室,他显然还怒气未消。我鼓励他说出自己的不满。他说上音乐课的时候,他周围同学都在说话,而老师只让自己站出来,这明显不公平。
我问:你说和话了吗?
他回答说了,这时又开始数落旁边的同学。我打断了他,继续问他,旁边的同学是谁?他一一作了回答,我发现它旁边的同学都是平时不怎么学习的人,并且平时就不怎么遵守纪律。
我又问了一句:“你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他回答;“他们学习都不怎好,我还可以。”
我恍然大悟似地说,我觉得老师是在偏爱你。你看,那些学生都在不认真听课,而只有你被老师批评,说明老师重视你,老师眼中觉得你和他们不一样,所以老师让你站出来,这是让你从哪个杂乱的环境中分身出来,能够好好上课。他若有所思。这时 我鼓励他重新回到教室,因为老师可能还在担心着他。
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事实不重要,而如何看待事实才是关键。在这件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他对于老师的批评,感觉到的不公正对待。而我从另一个方面, 让他看到了这件事后面的另一种可能,安抚了他的情绪。
这件事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情绪对于认知的重要作用。小胡同学面对老师的批评,愤怒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他对信息的加工,他这时候已经不管自己是否犯错,而只关注老师的公平问题,这让他转移了自己注意力,和老师走向了对立。
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的饿时候,我们不仅要面对真正的事情,更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只有让二者得到平衡,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于自身问题的发现,引起学生思考,达成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