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有言:“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父母在家中坐镇,那家庭会比较和谐,家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太差。对于一个家而言,父母起到了“协调”家庭关系的作用。
可是,一旦父母离开了,维系家庭关系的桥梁断了,那家庭就会变得混乱起来。家人之间,也会闹出矛盾,争斗来,争斗去,让家庭不得安宁。
其中矛盾最严重的,莫过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有些兄弟姐妹,会为了小事而争吵不休;有些兄弟姐妹,还会拳脚相向。
都是一家人,为什么非要做这些事儿呢?最为现实的真相是,在没有人制衡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放飞自我”,少了家庭的“向心力”。
说得直白一点,父母走了,家庭关系“平衡”的局势被打破了,谁也不服谁。这个时候,家庭不就成为一盘散沙了吗?
所有兄弟姐妹的矛盾,都是有因果的。
父母离开了,家中有这些先兆出现,暗示兄弟姐妹将反目成仇,要警惕了。
一、兄弟姐妹互相“看不顺眼”。
有心理研究者认为,所有关系变坏之前,人们都会产生“互相看不顺眼”的心态。
我跟他的关系特别好,所以我一看到他,就会心生愉悦,特别高兴。反之,我对他从来没有好感,那我一看到他,就恨不得揍他一顿。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两兄弟关系不错,自然有说有笑。一旦某个人心中有刺,那他就会搞事情,让家人处于“明争暗斗”的境地当中。
更何况,越是亲近的关系,越容易出现“见不得人好”的问题。“恨人有,笑人无”这些事,在兄弟姐妹这个群体中,那是很常见的。
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位老人这么说道:“家庭就是一片湖,湖底下有什么暗流涌动,都是不可避免的。”
等这些暗流涌动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家人反目成仇,就不可避免了。
二、有外人来“挑拨是非”。
矛盾的出现,除了自然产生,还有人为挑拨。
有些人不希望别人的家庭过得好,就会在关键的时刻,来到这家人的身边,进行“挑拨离间”,企图让这家人势同水火,自己在一旁看戏。
别人家过得不好,又不会给这些外人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这些外人非要挑拨离间呢?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唯恐天下不乱。总有一些人,用心不良,看到和谐的日子太无聊了,就故意制造一些事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特别是家族中的某些亲戚,发现某家的老人走了,就立马跑过去“挑拨是非”,让别人一家子窝里斗。而他们,也会感觉到内心特别舒服。
所谓的“人性”,就是不安分。对于挑拨离间的外人,我们尽量不要相信。信他们一个字,都会让家庭陷于“争吵连天”的境况当中。
三、兄弟姐妹的亲属,来煽风点火。
有这么一个案例。某个家庭的大哥,原本是一个老实人,可他突然间跟弟弟妹妹闹矛盾,甚至为难弟弟妹妹,让同姓的亲人特别难堪。
弟弟妹妹也比较疑惑,大哥明明是一个不爱惹事,也不喜欢出头的人,为什么他会主动做出如此反常的事儿呢?
后来,弟弟妹妹才发现,原来是大哥的妻子和小舅子,在一旁煽风点火,怂恿大哥来跟他们闹。因此,弟弟妹妹就跟大哥说,希望大哥不要总听大嫂的话。
大哥听到弟弟妹妹的这些话,就更加生气了,觉得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是好人,还敢来管自己夫妻俩的事儿。
到了今时今日,这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已经“老死不相往来”了。而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大哥的身边人。
人之所以会变,就是因为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尤其是枕边人的枕边风,更会让人变得糊里糊涂。
四、在家产利益分配上,有人心生不甘。
父母把全部家产都分给了儿女。自然有些人分到的多一点,有些人分到的少一点。而从数量上来说,差距还是不大的。
比如父母把一套100平米的郊区房子分给了大儿子,而把80平米的市区房子分给了二儿子。这之间的差距,虽然存在,但很难说明白。
有些人会觉得郊区的房子不好,而有些人会觉得市区的房子太小。每个人的三观和性格不同,那他们的看法和做法就不一样。
看到过这么一个家庭,父母把一百万分成三份,大儿子分了三十万,外加几万的首饰,二儿子分了三十五万,三儿子也分了三十五万。谁知道,这三人在分完家产后,就心生怨恨,随之争斗了起来。
这人心,永远都是不安分的,也是不知足的,那就注定了家庭的矛盾是无法缓解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重情而不重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