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之用,或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求的是旷心怡神、增趣添雅;或孜孜不倦、温故知新,为的是长识益智,陶冶情操。
在我读过的书里,有本书令我印象深刻。 中国文学鉴赏辞典之一的《唐宋词鉴赏辞典》。该书编写云集诸多鸿学大儒,经他们精雕细琢,字句斟酌,每一篇赏析文字都与唐宋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见解精辟,益人神智,代表了当今文学鉴赏的最高水准。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时代的缩影,汇聚着古人字字斟酌,句句凝练的工匠精神,代表着无法逾越的华夏文明高峰。
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几千年物转星移,当我的生活境遇与诗词相遇时,诗人便穿越千年,站在我身边,与我共享诗词的饕餮盛宴。跨越千年时空,与诗人交流情感,碰撞灵魂,好不快活!无论是人生得意盎然,或失意黯然之时,无论是亲友相聚团圆,或分离道别之际,都可以翻开《唐宋词鉴赏辞典》,跨越千年,与故人共悲喜。看着祖国大好河山,高吟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着新闻里战争频发的中东地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浮现在脑海;看着宁夏最美公务员海萍的故事,便想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抬头望月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脱口而出……这些时候,心怎么会死呢?
读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净化灵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读的是诗词,练就的是心性,了解的是历史,亦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