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秋佳节,月圆之日,陪伴家人喝茶吃月饼赏月聊天,所以只完成课程热身部分的复盘,今天继续课程的复盘与梳理:
(二)组织成长阶段及关键知识点
1、初创期
有限理性,即粗暴野蛮,血腥存活,企业管理混乱,更多为了订单和业务“不择手段”,顾不上HR各项体系建设,这一切都属于正常现象。尽最大可能招聘牛人或能人,利用他们的资源,创造更多利润与价值,奠定基础。
2、成长期
追求卓越,所谓卓越,可以包含管理目标、商业模式、人才发展、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这个阶段,更多关注提升品牌度的认可。可以从两方面来源理解——客户(用户/消费者/大众)与员工的认可,员工的认可包含物质与精神方面,物质提供稳定的保障,包含管理规范,薪酬稳定。精神方面,更注重激励保障,也就是所谓的“惊喜感”,这就需要拥有“设计思维”,假设公开形式,那就如同规章制度,其效果弱化。如果不公开,则如同企业文化般的存在,日常行为中,企业文化人性关怀等元素和行为导向,不断进行文化渗透与价值驱动。
成长期,资源的配套有限前提下,需要进行人才盘点,坚持将有限资源放在核心骨干(管理团队)上(赋能),即对20%的关键人才进行重点资源投入(引申讨论和运用“二八原则”)。
此处,老师强调了作为HR从业者,如何与领导对话:
可以以商业模式的探讨为基础,进而交流关于盈利模式、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策略)、激励机制等。总而言之,先与领导同频,才能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碰撞,进而形成影响力,获得更多信任感与支持,提升工作效率与业绩。
3、成熟期
基业长青,愿景驱动,这个阶段组织的业务与市场地位趋于稳定,容量趋于饱和,那么营收稳定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寻求更高更持续的有效发展,需要控制成本。手段和工具多样,其中精兵简政不失为一种常用策略。这个时候,更多需要企业进行文化驱动,以愿景使命价值观的文化体系来牵引员工,促进个体与组织的共生目标实现,而非依靠优秀人才。
4、转型期
选择卓越,选择驱动,双创驱动
选择驱动,组织的驱动方式各样,可以是金钱(资本)、人才、核心技术、产品、服务等
双创驱动,这里的驱动更多指的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委外(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员工/具体负责人员)或内部创业。
5、汇总
综上所述,组织成长的四个阶段,也可延伸适用个人成长的四阶段,如《易经》提到的“元亨利贞”,原始出生期→不断成长(吸收知识与技能)→成熟稳定期(领域行业专业专家)→转型
这个过程中,企业HR应该关注员工的档案,记录人才发展的轨迹(包含员工的性格测评、季度考核评价表、奖惩/晋升/调动表等),有利于将来人才盘点与职业发展生涯规划等。
(三)教育
“教”,分解偏旁,“孝”+“文”,孝:感恩的人或文化(包含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同事前辈等)。文:感恩的文化(国家/企业/家庭/地方文化)。
企业文化:日常管理行为中一以贯之的统一做法(始终贯彻、由一而终),不要宣扬的多高大上。
团队文化:有别于其他人的共同语言(包含动作或神态等),即“懂你”。比如,军队:手势,蚂蚁:触觉,蜜蜂:跳舞。
教育,最重要包含两方面,参与+互动,设计思维。
①如何让下属做工作?需要运用参与互动思路:1 设定共同目标,共同任务(注意引导其主动提出问题,可以采用追问引导方式);2注重激励方式(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保证持续激励(短期+中期+长期)。
职业与职场的关系,相当于信仰与教堂。即职场是实现信仰的地方,有了信仰,但不局限在某一职场。
②设计思维,强调的是主动设计,规划解决,而非应付问题。
持续的竞争优势,指的是人才的持续有效输出
组织动态能力,指的是组织结构应适时定期调整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