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计划都会多生变故?
1. 什么是计划/变故?(作答要求:结合定义,阐述自己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在百度百科中,计划是指办事前所拟定的方案,而变故则是意外发生的事故。两者更多的是从字面意义上去解释两个词,而在实际生活中,计划不仅仅是对自己将要做的事的时间/地点规划,更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我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的提前准备,而不至于到时感到慌乱和无所适从;至于变故,意外导致的自然可归类于此,但是更让人感到无奈的则是,即便自己已经考虑到某种情况,当轮到自己去执行的时候/当真正面对所“预料”的变故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能完美执行自己的计划,而正当这是,变故就成为了阻碍计划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甚至于前一晚/一周制定的计划直接胎死腹中。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双休日到来的前一晚,可能会做好第一天做作业,第二天玩游戏的安排,但实际上往往会颠倒过来,即使经历过这种情况,下一次想到可能会重复出现,当第二天的闹铃响起时,才发现又晚了。
2. 变故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变故是不可避免的?(作答要求:深入分析,结合自身现状)
喜欢刷知乎,刷到过很多类似于“不要再欺骗你自己,你只是在假努力”的文章,虽然很多都是泛泛而谈,但确是给我带来反思,其中最关键的词大概可归类为一下:压缩,放纵,自制,欺骗等…
压缩:太过粗略的计划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所以毫无意义,太过细致的计划不会有预留的空间,所以很少有人会如此做。而这就导致了“压缩”,人们预留空间的本意是对自己估算时间偏差的保留,但往往会演变成:我两个小时能完成,总共三个小时,那我过一会再做,肯定来得及,等到时间截止,“没事,我快一点一个半小时也能做完”,一直压缩,却毫不自知,一直到本给该任务分配的时间结束,可能才刚刚开始,或者完全没开始,那么就开始压缩下个任务的时间,一直下去,原本可以完成的100%到头来演变成完成30%就毫无预留。我是按照计划在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但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只能不断压缩后边任务的时间来使得欲望的危害得到稀释。
放纵和自制:压缩的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的放纵和自制力的丧失,试想如果能够控制欲望(不管是内驱力还是外迫力,有关欺骗),所有的时间规划都是基于自己的实力,所以即便有所偏差也大差不差,更何况本身就预留了时间来调整。“人的欲望犹如高山滚石,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除非一开始就在谷底”,我们不是圣人,没有伟力,所以只有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欲望压制在谷底,才能真正完成计划,而非突生变故。繁重的高中生活可能会导致我们上了大学后有一种报复性的放松,而这可能就体现在放纵自己和自制力的消退,一时半会难以改变的现状需要外界给予压力,但也会出现反作用。
欺骗:大学的图书馆,自习室,是极为优秀的学习场所,也应该成为恢复学习状态的场所,但往往我们来到图书馆,自习室,感受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就觉得自己在学习,至少学习态度是极好的,枯坐数小时,翻翻书本看不懂,打开作业不会做,每到午/晚饭时间,走在学校道路上,“今天学了几个小时,不错,晚上就玩一会吧”,实际是学业毫无精进,欺骗的说辞运用的炉火纯青,更可悲的是还用在了自己身上。
3. 原则(作答要求:阐述如何做,具体清晰)
由于“变故”,出去溜达不能实现,复习内容剧减。
a. 计划的实行时间绝不与制定时间相隔超过一天
b. 计划的持续时间绝不超过五个小时
c. 意识到变故产生时,停止第一反应下的活动,出去走走以代替娱乐活动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自问自答报告”,指导老师是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