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酒,嘴里叼着大烟袋锅子,哼着小曲,蹲在茅房间,心里那是个美啊;儿媳妇终于生了,还是带把的,我老陈家可谓后继有人了,
要不是那个读书读傻的儿子,响应什么晚婚晚育,老早我就报上孙子了。一想起这个,陈老酒就气不打一处来,怎么会养出这么一个“逆子”
对了,我大孙子,还没起名呢,这名字必须是我来,那个书呆子也得听他老子的,陈老酒提着裤子边走边想,
初冬的早晨在东北只能用一个字形容,冻死狗!可陈老酒自打儿媳生了,就再也怎么睡不着了,浑身就像打了鸡血一般,甚至比自己的儿子还兴奋。
也难怪,都快70岁,才抱上孙子,和同村的人比,人家都有报重孙的了,陈老酒一生除了酒,就最在乎一个面子了。
解放前,陈老酒家里也算是有文化的人,出过秀才,在村里一直开着私塾,家境还算不错,但自从开始闹饥荒,人人不能自保,那还有人家来读书呢,家境也就一天天的破落了,陈老酒10几岁的时候,便随着家人一起闯关东,一路艰辛不必多说。
在沟子河村落了脚,因为家里都是读书人,私塾必然是第一谋生之路,偶尔也帮人写写信,逢年过节的写个对子什么的,勉强过日子,因为是外来的,一开始村里也不给分地,后来慢慢的大伙都熟络起来,觉得村里确实需要一个文化人,况且就这么一个,村里就商量着给个地种种,这样陈老酒一家总算是真的落地生根了。
而陈老酒,那时候也是人人尊重的陈先生,
可好景不长,日本占领东三省后,到处抓壮丁,弄得人心惶惶,更别说读书识字了,所以陈老酒也放弃了“祖业”,改做地地道道的的农民,
话说陈老酒,还一个弟弟,算是个热血青年,18岁就离家出走,说是要保家卫国,家里老人怎么拦也拦不住,最后没办法,就只能放任了。
陈老酒的弟弟一直到解放后才回来,已然已经是个大官模样,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排长,但在整个沟子河村,那也是独一份!陈老酒这是个一个美啊,自从不做先生之后,这是多少年后才感受到的,“还是这个朝代好啊,这个好,”嘴里不住的唠叨着,
抗美援朝的时候,陈老酒的弟弟又参加了志愿军,但这次再回来,就只剩下一副奖状和烈士家属证明了,是的,这次陈老酒的弟弟没在回来,而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了,
“可惜啊,才30多岁就走了,剩下孤儿寡母的”老村长感叹道
但让陈老酒也没想到的是,弟弟牺牲换来的这份荣誉,竟然让自己成了名人,到处拉着做汇报,讲弟弟的光荣事迹,而自己也从农民,变成了公社的治安队长了。要不是因为喝酒烧了粮站,或许陈老酒,现在应该是陈局长
陈老酒有四个孩子,三女一儿,视儿子为宝,这儿子也算争气,是村里第一批考上大专的高材生,那大红花带着,村里村外,都说这老陈家祖上一定是做很多好事,要不然怎么什么好事都让他家摊上了呢?
可自打这个老儿子娶了媳妇,肚子就是不见动静,这个急坏了陈老酒了,眼看人家都要抱重孙子了,于是各种土方、偏门无所不用其极的给儿媳妇灌,后来才知道,儿子是相应国家计划生育,采用了避孕
这可气坏了陈老酒,避你个球,给老子滚回你的县里去,住你哪教师破宿舍去吧,一气之下,陈老酒把儿子儿媳都撵走了,儿子也是倔脾气,“不让我住在县里,也是你,现在让我走的也是你,行,那我就走,今后请我也不回来了!”
可就是世事难料啊,刚搬走不到1年,儿媳妇有了,陈老酒真是欢喜啊,但自己把儿子撵跑的,爷俩一样的倔脾气,怎么可能自己去叫儿子回来呢?
陈老酒寻思着怎么办呢?突然心生一计,对,我装病,
自从知道儿媳妇怀孕后,陈老酒就也开始跟着卧床,就说自己心口痛,食不下咽,甚至连自己最爱的老酒都不沾上一口,这可吓坏了老伴,赶紧叫自己的三个女儿,又请大夫,又请大神,但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并不怎么高,加上大部分农村里的大夫都是赤脚医生,根本也看不出来个啥,于是就诊断为,老年病,如果长期这么疼下去,可能时日不多了,
这可把老伴和女儿们吓的不轻啊,就赶紧去县里找陈老酒的儿子,说,你爹快不行了,突然心口痛,大夫说时日不多了,儿子和媳妇赶紧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