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它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的故乡在豫北的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民风淳朴,静谧祥和。
小小的村庄,不过百户人家,大半个村庄都出自一个姓氏,村庄外围,有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过了河,就是另外一村庄了。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河对岸的村子里放电影,应该是夏季,河里水很浅,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淌过了河去看电影,谁知电影结束后,到了河边才发现,河水涨得齐腰深。还好村庄里的大人们把我们这些小孩子背过了河。
作为家中的老小,记忆中父母似乎对我没什么要求,也无 需我干农活,更没打骂过我。小时候的生活真的是简单、快乐、无忧无虑。每天就是和小伙伴们疯玩,跳皮筋、踢毽子、贴墙跟、拿石子、过家家......百玩不厌。
如今在南方生活了近二十年,我依然时常怀念家乡四季分明的风景。春夏秋冬,每一季都美丽如画。
春天的家乡美得像幅油画,无边的麦田,绿油油,清爽爽,夹杂着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清风吹来,阵阵清香。河堤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我和小伙伴们撒欢地跑着,追逐着,时不时摘朵紫色的地黄花,吮吸花朵里甜甜的的汁液;有时顺手摘下甜甜星紫色的小浆果塞进嘴巴里,轻咬一下,汁液四溢。跑累了,便躺在软软的青草上,看蓝蓝的天上白白的云慢慢地舞动,幻化成不同的形状。有时随手采摘下不知名的小花,再扯根柳条,做成花环戴在头上,便觉得自己是仙女下凡。
80年代的乡村还比较贫穷,春天的野菜便成为大多乡亲们的美食。荠菜、灰灰菜、马齿苋、麦蓝菜、曲麻菜、苋菜......大人们把挖来的野菜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都非常美味。
还有早春的有点苦涩的柳絮芽、甚至嫩嫩的柳叶、又脆又甜的榆钱、甘甜爽口的槐花,都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尤其是当槐树枝头缀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时,空气中便会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现在想来,让人依然忍不住唇齿生津。
夏日的午后,大人们都在午休,精力旺盛的我和小伙伴们便溜出家门,去村庄边上的杨树林中玩耍,在小小的池塘里打水仗。高大的杨树枝叶茂盛,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窃窃私语,树上的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快乐歌唱。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这个小树林中度过了无数个烈日炎炎的夏日。
夏日的田野,麦香飘飘。一望无际的麦田,沉甸甸的麦穗把麦杆都压得弯下了腰。滚滚麦浪把大地染成一片金光灿灿。大人们忙着收割、打场、晾晒......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傍晚,劳作了一天的男人们忙里偷闲摇着蒲扇聚到村头闲话家常。孩子们也三五成群,叽叽喳喳,追逐打闹。女人们则忙着准备晚饭,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记忆里的秋天总是特别忙碌,那时家乡人种的农作物品种还比较多,有玉米、花生、地瓜、棉花、高梁、谷子、芝麻、黄豆等,一到秋天相继成熟,尽是丰收的喜悦。记忆中妈妈还会在棉花地里间歇种些甜瓜,每次跟着姐姐去棉花地里摘甜瓜是件很期待、很幸福的事情。
那时的农村,远没有机械化,一切都靠双手。偶尔我也会跟着大人们到地里帮忙,印象深刻的是收割玉米,要掰玉米棒子、剥皮、晒玉米,早期甚至剥玉米粒也是人工......
我最喜欢的是收花生,我们家的花生种在河堤边的那块沙土地里。当从地里把一株株花生使劲一扯,连根带花生拔起,轻轻抖掉泥沙,那一粒粒丰满的花生果就像铃铛一样挂着,让人忍不住喜笑颜开,心里是满满的丰收的喜悦。剥开一粒尝一口,新鲜的花生自有一股清甜的口感。回家后,妈妈把花生洗净和花椒大料一起煮,吃得让人真是心满意足。
经过了春播夏耘秋收的忙碌,冬天是故乡人最闲暇的一个季节。我的妈妈热情好客,所以我们家就成了左邻右舍聚会的地方。记忆中时常有姑娘媳妇各自拿着针线活计来我家唠嗑。
一进腊月,就是家乡年轻人成亲的的好日子。妈妈手巧,不管哪家有喜事,总是会请妈妈去做新衣新被。满床的红被褥,满屋子的欢声笑语,让还是孩童的我的内心也满是兴奋、喜悦、满足。婚娶的日子,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无异于盛大的节日,早早地就盼着闹新房、讨喜钱。
记忆中的冬天要比现在寒冷的多,印象中时常有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我和小伙伴们一群人在雪地里尖叫、打滚、打雪仗、堆雪人,现在忆起依然开心幸福不已。
那时冬天的房檐上时常挂着长长的冰棱棒子,我和小伙伴们时常把冰棱棒子敲下来,一人拿一根一边玩一边忍不住咬一口吃。
那时快乐、简单、纯粹,似乎再平淡的日子也能开出花来。
儿时的记忆中父母从没有关心过我读书的事情,似乎会不会读书是天生的,强求不得的。大人们闲谈起哪家的娃会读书,也只是羡慕地啧啧嘴巴,从未闻哪家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念书的。对于我们那一代人这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我后来初中转学到城里读书,之后又读大学、参军入伍,多年后回故乡,竟然听说小学里的老师们还以我为榜样教育故乡的孩子们努力读书。
让我怀念、让我留恋、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啊,有我那么美好、那么美好的童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