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的坎坷追梦之旅

梦想,在什么地方,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想要追求充满鲜花的世界,那就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勇敢追梦,别怕跌倒。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在经历磨难之后,你会发现,梦想的回响,是如此透彻,如此清亮。

绝望

2013年3月,我迎来了又一个灰色的春天。第二次考研失败。仍然报考的是北京那所著名高校。

这是我在当时短短23年的人生道路上第三次跌倒。

第一次是高考失利。本来被列入高中班主任“重点大学希望名单”上,但在第一门考试中就出现低血糖。当时眼前一片漆黑,脑中一片空白。绝望,恐惧。但还是坚持把这门考完,也坚持到所有科目考试结束。

经常被亲朋好友称赞有志向的我,从小就立志走出小县城,考入名校,最终立足京沪大城市。因此,极不甘心。

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复读,在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我的高考分刚够这所学校的复读线。有心人天不负,第二次高考发挥基本正常,顺利超出重点线。

然而不久,我却再一次跌倒——填报志愿失误。本来综合参考往年分数线和大小年,填报了一所较为稳妥的重点大学,谁料那年这所学校分数线奇高,终以2分之差落榜。那一年,绝大部分高校的分数线基本都在可预期、可预判的浮动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出现较大浮动。

而我填报的那所,正是这极少数中的之一。一起复读的同学,大都如愿地被第一志愿录取;有的分数没我高的,甚至做到了低分“捡漏”——在高出重点线几分的情况下,冒险地填报了某些著名高校,最终竟然成功赌对了小年而被录取。我呢,却赶上了那所学校大年中的大年。

于是被降到二批次,俗称“二本”。失落地去到一个滨海城市读书,专业也非最满意。

几家欢喜几家愁,我总是后者,而这次还只是个开头。

那个暑期,如愿的同学都在四处游玩;父母也希望带我出去走走,但我实在没心情,于是就在家中闷过了那个夏天。

亲友纷纷来安慰我:

“以后路还长,未来还有很多的机会和变化”。

“人比人,气死人,不要总跟比自己好的人比,因为总有人比你好,再说,你也不差,很多人本科都没考上”。

“以后还可以考研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某某家的儿子哪所大学都没考上,当兵去了”。

“......”

如此这般地劝慰了整整一个暑假。

然而我很清楚,我已经在人生道路上与别人拉开差距了。至于考研,我不知道四年后,自己是否还存有高考时的热血和壮志。

不敢再复读,因为我不知道下一次会出现什么样的“愁”了。于是只好带着失落和不甘报到入学。

心结

入学之初,校领导、院领导和辅导员对我们训话:

“平时就要好好学习,不要挂科,更不要重修”。

“要尽早开始找实习,多增加实习经历,因为找工作时用人单位是很看重实习经历的”。

“你就算考上研究生了,不还是要找工作吗?还不如多几年工作的时间。况且在实际工作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差别不大”。

“你们某某届的某某学长/学姐,当初考上了研究生,但经过权衡,选择放弃读研,现在已经是某某职位了,工资X位数了”。

“......”

一开始觉得这番话确实有道理。之后辅导员也多次跟我们强调实习、求职的重要性,同时不断宣扬“高学历无用论”。

然而,后来我得知,学校这样说,是因为特别重视就业率,同时我们学校的考研成功率很低,而且失败的学生多会选择二次考研,放弃找工作,这就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基于此,学校会在新生入学时,就灌输这些思想。

虽然知道了背后的真相,可我却并不抵触——我已经开始惧怕“大考”了,感觉自己这辈子没有过大考的命,也没那种运气。因此,我算是“听话”地开始好好学习,努力实习。

大学期间的前几个寒暑期,高中同学都要聚会,每次都基本悉数到场。我起初很抗拒,毕竟阴影还未散去,重创之后的自尊心也未完全愈合。那时的我,认为参加这样的场合、重逢这一批人,无异于向伤口上撒盐。但每次也经不住劝说,勉强参加。聚会期间,既不指点江山,也不高谈阔论,更不攀比炫耀。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听、静观,或者和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聊聊近况,偶尔也发发呆,叹叹气。

一转眼到了大四求职季,我开始积极地投递简历,步入了求职生涯。整个过程略去,总之经过一番忙碌,终于找到了当地一份算是不错的工作。

尘埃落定,石头落地。这之后的我却突然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和情绪:悲观、低落、烦躁、焦虑,等等。但这些词又好像形容得并不准确,总之就是做事心不在焉,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也索然无味。

持续了一周左右。一开始,我认为是解决了工作这件大事之后的空虚和寂寞。但我很快发现这种情绪挥之不去。于是我强迫自己静下来去思考。

其实,需要的不是思考,是承认,是面对。

两次高考及择校的不如意,加上即将在这个滨海小城工作生活的现实,使我距离那个幼时的宏愿,越来越远,彷佛已经触不可及。本来已深埋心底,却也成了心结。这个心结,大学四年都始终没有解开。自己一直在刻意躲避,不愿也不敢去触碰。

大学四年,我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两种声音:

“这辈子,就这样了。何必拿儿时的梦想当真呢,没实现梦想的人是多数。没上名校、没在大城市,不一样活得好好的吗”?

“你忍心让自己留下遗憾吗?这种遗憾是终生的。你现在还有时间和机会”。

而我四年间其实一直在躲避和选择性地忽视后者。但在解决了求职问题,基本坐等毕业之时,后者的呼唤愈发强烈。困扰我的那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正源于第二种声音。

与自己的内心坦诚相见了。在承认和面对自己真实想法之后,我有一种“做回一个真正的自己”的冲动。然而,冲动归冲动,并不知该如何行动。

抉择

时值十月下旬。与几位同学同一天签的三方协议。当晚,很感慨,五味杂陈。本来打算早早休息,可这几位却十分兴奋,非要拉我出去K歌。不愿扫兴,便勉为其难跟着去了。

有人唱了首《老男孩》。本来是感叹青春将逝,时光荏苒的。但这首歌的歌词,却使我极为震撼,听后如醍醐灌顶。彻彻底底在一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熄灭已久的火焰。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

人总会这样,但你处在某种特定的情绪、状态当中时,你会迷信般地信仰造化、命运、天意等观念。

那晚的我,深切感受到了冥冥中的天意——这首歌简直就是专门写给我看的;今晚这局也是命运安排我必须参加的。这是我的造化。

当晚的倦怠瞬间烟消云散,随之而去的还有困扰我的“难以名状”的情绪。

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我处于极度亢奋、热血沸腾的状态,与几个小时之前还存在的萎靡不振、消极悲观的情绪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最终我决定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拼一拼,去实现未竟之志。仅一晚,我便作了决定。不是冲动,而是一个本该早作出的选择。

我决定考研。北京的名校(当时尚未决定哪所)。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母,他们很是支持,可能是他们比较了解我这四年内心的真实想法吧。

我了解到,十月底截止报名,因此时间很紧,任务急迫。我既需要赶快选定一所学校和一个专业,也得赶紧进入备考状态。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四天的时间内,我疯狂地在网上查询了海量的信息。经过考虑,最后选择了北京一所著名高校,同时,跨专业。

报完名,距考研仅剩60多天。我又开始查找备考攻略、往年试题、心得体会,等等。

一共考四门:政治、英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我报的专业不考数学。算了下时间,政治、英语没时间系统复习,决定最后直接做近五年的真题和市面上的模拟题;主攻两门专业课,并做了详细复习计划。

自此,我便正式踏上了考研的征程。在同学都签好工作,到处游玩潇洒的时候,我开始了紧张的备考。自作自受。而签约的公司先后三次让我去实习,我也以各种理由推掉了。

奋斗

很多人说,考研需要的是破釜沉舟,不能给自己留有余地和退路。你可以在落榜之后,再去找工作,但千万不要找好了工作再去考研,那基本很难考上。

我就是找到了工作再去考研。复习的过程很艰难,我又回到了高中复读那一年的作息时间和状态。中途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还是挺了过来。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考不上我还有工作嘛,又不是唯一的路。而当有这样的想法时,就危险了——容易丧失全力以赴的心态和拼劲儿。我也不例外。

果然,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不足以撑起我心中那片广袤的长空。

时间到了第二年春天,考试分数和分数线公布。失败。

其实,考得还说得过去,总分差15分。这次并没有太强的挫败感。可能是因为提前给自己找了太多的借口和慰藉,所以认为这是意料之中。但这也反映出,我这次果然缺乏破釜沉舟的心态和准备。

这次失败没有使我消沉,反而激发了斗志。因为我感觉,如果再好好准备一次,一定能成功。

这时我开始纠结。工作都签了,还要不要继续考?考的话,边工作边备考成功率肯定低,而且还影响工作。以我之前的经历,大考这种事,不破釜沉舟是不行的。不考的话,以后又会有念想。时间拖得长了,复习过的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再考的话又要重头开始复习。不如趁热打铁。

我考虑了几周,迟迟不能做决定。4月份时,公司那边来电话催促我必须马上开始实习。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拖下去,其实也是不想再拖了,因为心意已决,而促使我下定决心的,正是公司这个催促的电话。

毁约!

我跟公司坦白了自己毁约的缘由,并恳请公司降低违约金。一天之后,给我回话,同意。于是,本来3000块的违约金,降到了1000块。我表示感谢后,第一时间把以前兼职打工攒的钱打了过去。

一开始我只把这个决定告知了父母,并把未来的打算也说给他们听。父母很理解,也表示同意。但我没敢告诉学校方面,怕学院老师和辅导员冲我发怒。可我也知道这是隐瞒不住的,因为学校会做就业去向的统计。于是我就拖着。

果然没过多久,学校就开始统计毕业去向和就业情况。没办法了,如实招了吧。不出所料,负责就业的老师、辅导员,先后数次找我谈话,好话坏话都说了好几遍,基本都是这四年已经听烂的那些内容。最终劝告无效。辅导员扔下一句话,“你就是自私,不为母校考虑”。

我无言以对,只表达了歉意和愧疚。但仔细一想,我何错之有,你不能因为就业率就不让我自由做选择啊。

毕业前夕,各种散伙饭。最后一次,是和室友一起。然后我们又去K歌。

毕业季,那几首经典的离别歌最应景,也最感伤。我们一起唱了《老男孩》。我含着泪,声嘶力竭地喊着,夹杂着各种情绪。

毕业。四年前那个带着满脸不甘的离家少年,四年后又满怀不甘准备重新起航。

大学四年,我平凡地走过。因为以求职为主要方向,因此多数时间是在兼职、实习,并没有做出多么惊人的成绩。不过还好,在最后一年,我找到了方向,也重燃了心中的希望。

回到家后,我先是外出游玩散心,之后回到家里便开始专心备考。待到第二年初春分数和分数线公布时,我惊呆了——远超我的预期:

笔试排第一,比第二名高20分,超线40多分。

于是,我赶紧投入到复试的准备中,不敢有一丝懈怠。可能是挫败让我变得保守、谨慎了。三周之后,去北京复试。而复试的结果,请参见文章开头。

败局

这次败得最痛心,也败得很无奈。复试群里有人说,我这可能是该校该专业历史上的最高分,或者至少排前三。

最终的总分是初试、复试加权算分,初试约占70%,复试占30%;而在复试两项中,英语占40%,专业面试占60%。按招生计划上给出的人数,在进入复试的人中,60%的人会被录取。我初试分数占有极大优势。

我算了下,我只有考到很低的复试分才会刚好被淘汰。其中英语面试还是我的强项。因此,只有专业面试考到10分(满分100)左右,才有可能不被录取。可最终,我偏偏排在未录取名单上的第一位,也就是说,我刚好没有被录取。

这个结果出来后,我愣了好久。英语面试发挥很好啊,既没有要求换题,也没有大的停顿。难道是专业课面试?可专业问题我都答上来了啊,都是我复习过的。

然而,事后复试群里一些人的问题提醒了我。

“你没提前联系一位导师接收你吗”?

“你本科什么学校啊,是985、211吗”?

“你可能是被黑了吧。名校很看重本科出身的,你又是跨专业”。

“......”

各种我之前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甚至从来没想过的问题,以及一些从没听过的说法和名词,接踵而至。

结合这些问题,我仔细回忆。想起其中一位面试老师抛出的一个简短问题:你这学校不是一本吧?当时的我以为老师是随便问问基本情况,并没在意。因为确实不是,便答“不是”,且铿锵有力,还以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信。

还有一个细节。在面试过程中,有那么两三次,5位老师相互之间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现在想想,结合群里人抛出的那几个问题,可能就是:

——“这学生联系过你吗”?

——“没有,不是我的”。

——“那你再问问旁边的XX老师”。

——“我名额都满了。也没有这个学生”。

——“......”

当然,这些只是我事后的猜想而已。真实原因如何,至今都不得知。事后我给学校打过电话,问过很多问题:

“是不是名单弄错了”?

“有没有可能多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因为下一个就是我)”?

“是不是分数加权错了”?

“老师们是不是把我和某某记混了”?

“可不可以公布一下复试的成绩,让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各种看起来幼稚可笑、异想天开,却是我当时真的很在意的问题,也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所学校并不公布复试总成绩及两项分成绩,只有一个结果:录取or未录取,因此至今我仍是一头雾水,不知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

校方的回答当然很官方:

“我们一定会秉着客观公正的原则......”

“我们的工作不会有差错的”。

“建议考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

我是真的希望问题出在我身上,那样我无怨无悔;我也不希望是“其他”原因,不希望是别人抛给我的那几个问题的缘故。因为我还是想保留住对这所高校仅存的一丝美好向往。

很快,正式名单在官网上公布了。我仅抱有的一点幻想——弄错名单、加权出错、增加名额等,也随之破灭了。

再一次尘埃落定,石头落地。也再一次,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我,又是后者。

又跌倒了。这一次,摔得很重,遍体鳞伤,还有内伤。

一直往南方开

当时的我,已经毕业一年。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进入了一段迷茫和忧郁期。总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哪怕是无限接近成功,最终还是会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世事总是这样,对旁观者而言的一个小挫折,在局中人眼里就是人生道路的塌陷,并且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父母一直在安慰我。但在他们面前,我总说没事,总是表现出不在乎、无所谓的样子。我知道父母心里也不好受,就不想再因我个人情绪给他们徒增烦恼。

又一次闷在家里两个月。像第二次高考完一样,父母也又一次希望带我出去走走,并且态度很坚决。这次我没有拒绝,但我想一个人出去。虽然没有心情去领略大好河山的美景,可至少安静,心静,并且还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也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父母同意了。

那晚,我躺在床上,思考着要去什么地方。其实我并没有想去的地方,只想走得远一点。然后回家,找份工作,安下心来,努力工作,过好生活。想到这里,我开始后悔,还不如当初留在那个海滨城市工作,也不至于给自己增添烦恼和痛苦。但我很快又明白,当初那个我,热血沸腾,鸡血上身,做了决定,是不会回头的,所以,不必悔恨。突然,我大脑定格在几个字:做了决定不会回头?!

是的,决不回头,但可以选择改变。改变方向和思路。既然北京高校行政化普遍那么严重,那何不换个地方?

虽然国内各高校都存在这个问题,但也有程度轻重之分。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能用“有”“没有”“是”“不是”来简单区分、回答的,更多的是程度问题。

你说美国有民主,中国就没有民主?中国当然有,但是跟美国比,程度轻了。

你说贪官都在中国,西方都是廉洁奉公?欧美也有腐败,只不过囿于制度,程度轻了,方式和特点也有差别。

这个学校不公开透明,其他学校、其他地区的学校不一定这样啊。即使有,也不一定这么严重,这么夸张。我心中再次泛起一个美好的期盼。

于是一个熟悉的想法再次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壮志未酬,我还有时间有机会,还不到放弃梦想的时候,换个目标,继续追梦,不能留有遗憾。又是一瞬间的决定。我又亢奋起来,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凌晨时分,我便确定了出行的目的地,以及出行的目的。

上海。实地参观并考察各名校。

前一天还在迷茫,第二天一早就开始规划行程,并想着尽早启程。

不知父母有没有注意到我情绪和状态的骤变。但这一次,我不想再让父母跟我一起承受煎熬,于是我没有告知他们我的打算,以及此行的计划。只顺从他们说,出去放松心情,完全不用担心。难道我,长大了?

终点?中点!

时值7月底,上海酷暑难耐,然而上海之行却十分惬意。

我参观了四所名校。其他时间在上海各处闲逛。走在路上,我心生感慨:

别人与生俱来、唾手可得的,我却要历经磨难、千辛万苦,甚至功败垂成。人们都说“好事多磨”,我也希望如此,可接连的现实让我觉得,这只是一句抚慰心灵的话。我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

大约在上海停留了十天。这期间,我对四所学校有了深度的认识。之后便在杭州、苏州、南京、无锡等地游玩。在上海的主要任务完成以后,便真的开始去放松心情。

此行我有两个收获:首先,我极其喜欢江南;再有,我确定了目标——上海某985院校。

很奇怪,此行让我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预感:上海,就是终点。

返程的火车上,我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想着怎么制定之后的规划。我决定全程瞒着父母。为此,一到家我就谎称要去省会城市找工作。父母看我状态不错,认为此行起到了疗伤的效果,以为我已经想开了,放下了,便支持我的想法。

事实上,我并没有去省会城市,也没有找工作。为了节约租房成本,我去到紧邻省会的一个地级城市。在那里的一个学校集中的地区租了房子,开始备考。这时,已经9月初了。

之前考北京那所高校,并没有选择我中意的专业,而是基于那个专业的就业率和市场需求选的。这一次,我彻底放开了,豁出去了。选了自己很喜欢的专业,也是上海这所高校的重点专业。

这次备考的过程,仍然很艰辛,但却多了一份享受,因为我终于能学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生活很平静,也很规律。唯一担心的就是父母时不时提出来看我。每次我都以“周末加班”“外地出差”等借口蒙混过关。有两次,实在搪塞不了,我就主动回家了。从九月初离家,到次年一月初试前,我一共只回去了这两次。平均算下来,两个月一次。

由于我没有做任何兼职来补贴生活,所以只好省吃俭用。实在没办法时,就跟父母谎称,刚工作,工资低,房租贵,需要二位赞助。

就这样,我又一次经历了“报名——备考——现场确认——初试”的过程。这一次,极度保密。我的想法是,如果再败,这件事就不跟别人提起了,永远压在心底;既然又是自作自受,那就自己受着。

元旦过后,考试的日子很近了。由于我户口在原籍,所以只能回去考。不过好在,考点只设在市区,而我家在县里,就不怕遇到亲友了。

初试结束后,我回到家,告知父母,我辞职了,因为工作太累,需要休息一下,也想换个工作。之后,春节。再继续找借口,说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到时再出去。总之以各种借口待在家里。因为外面,我没有地方可去啊。

终于熬到了3月。又一个3月,又一个春天,到来了。不知这次会是哪种色调。

分数和分数线先后公布。初试第二。

几乎没有喜悦,只是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毕竟前一年已经经历过这种场景,而那一次,是真的有太多的喜悦。

再一次开始准备复试。然而,这时的我,陷入了纠结与不安之中。

“要不要设法找一位导师”?

“要不要请XX导师吃个饭”?

“如果问起我本科学校,该怎么回答”?

其实做这些事根本不是我的风格,但我纠结了。迫于现实,为了出路,为了梦想,竟然纠结了。难道我,成熟了?还是,世故了?

要不要妥协一下?要不要跟别人一样,想方设法走走关系?

不找,不请,如实回答。我给出了答案。这才是我一贯的行事风格。

开始准备复试,所以要离开家。由于没有积蓄,只能再次撒谎。这次的理由是,找到了一家金融机构,做销售。所以需要一笔资金投入股市来实战学习。

“需要多少钱”?

“3500”。我从小就很省钱,能省就省。

“炒股这点怎么够?而且还有零有整的”。妈妈开始怀疑。

“噢,我这里还有自己之前挣的钱,就差3500”。我赶紧圆回来。

我是真的不喜欢多要钱,从小就这样。这个金额是基本精确地包含未来三周的吃住和去上海的费用。没想到,省钱省到差一点露馅。还好,妈妈没有追问下去。

我再次去了省会旁边那个城市。房东说房间还没租出去。于是我又住回了那个房间。

考虑到复试期间父母可能会来看我,我提前告诉他们,公司组织培训,一周,封闭式的,所以暂不住在租的房子里。

3月底,启程上海。

这时的江南,春意盎然。满城的嫩绿,与头顶上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与北京同时节那种残枝败叶裸露在灰暗的雾霾天里的景象相比,简直天壤之别。我甚至开始把北京初春的这个色调与我前一年在那里所经历的灰暗联系到一起,责备自己不懂风水,一开始就选错了地方,选错了方向。然而,当我回过神来,想起自己还未开始复试时,又警告自己一句:

别嘚瑟,绿白蓝和灰暗之间只隔着一张录取名单。赶紧收心准备,否则你的世界永远是灰色系的。

英语面试我仍是自信满满,不怕打硬仗。对于专业面试,我苦思细想,琢磨出一个小“伎俩”:我事先打听到,每年面试老师虽然都有变化,但几位主考老师不会变,于是我进一步了解到这几位老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准备了与此相关的话题和信息资讯。

我的套路是:在回答一个问题时,把话题刻意拐向这几位老师的研究领域,引起他们继续提问此话题的兴趣,而对此我是提前有准备的,这样我就占据了主动权;也可以防止老师们问我一些没有准备或者不会回答的问题;还可以转移注意力,不去问我什么本科学校之类的杂事。

另外,因为自己又属于跨专业,没有任何与该专业相关的作品或成果。为了弥补这个短板,我去上海之前写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专业小论文,打算作为作品到时一起提交。只3000字,就花了我一周的时间,因为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其实,这个行为也算是冒险、赌博。如果老师们认为写得不错,那是极好的;可如果他们认为写得外行,那就弄巧成拙了。短时间纠结了一下,我决定:写!

4月1日,复试。一天全部考完,并且当天下午出结果。

英语面试仍然问题不大。

专业面试,抽签排序,一共十多个人复试,我颤抖的手摸索了好久,竟然抽到了那个大大的“1”号。当时的第一反应:又是造化弄我。

来不及多想,来不及紧张,大脑一片空白的我,立刻就被叫去面试。进门前我深呼吸一口气,迅速调整了状态。

很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便直奔主题。第一个问题我还记得是关于当时的国际时政的:乌克兰危机中,关于中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很大的一个问题,我需要选一个角度。我还记得提问的老师的研究领域,于是投其所好,也算班门弄斧。按我之前的套路行事,选取了与他研究领域一致的角度。

由于我准备工作做得比较足,有过预判,所以回答得很流利。虽然是班门弄斧,但我想,老师们看中的应该不是知识储备,毕竟我们是学生,知识储备再多,也比不过他们;应该看重的是可塑性和学习能力。这也是我事前猜测的,又有风险和赌博性质。

庆幸的是,整个面试过程很轻松,老师们没有问任何无关的问题。而且,完全被我带了节奏:每一个问题快回答完毕时,最后几句我都拐向了老师们感兴趣的方向——也是我准备充足的方向。于是,很顺利,自己很满意。

自我感觉没问题。但是,一想到前一年北京类似的经历和悲惨的结局,十年怕井绳,我又陷入恐慌。

这里又有个惊心动魄的小插曲。通知说当天下午5点之前,没接到电话的,就是没有被录取,并且,请勿来电来访。

我第一个面试结束的,意味着我最受煎熬。在宾馆没心情做任何事,抱着手机一直等。

干等。现在命运已经掌控在别人手里,所以很有一种在等待别人宣判自己命运的无助感。很残忍。

等到4点半,还没接到电话。我开始慌了。

4点50,仍然没有。我彻底慌了。开始做最坏的心理准备。那种我很熟悉,却也很厌恶的绝望感再次袭来。

始终没有任何电话打进来。

“又失败了”,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愣了好久,却没那么伤心了,因为已经习惯了。我很喜欢上海,所以决定留在这里,至于做什么,之后再说。

但我又很不甘心,又开始抱有幻想,又期待奇迹。

“可能把我漏掉了”?

“难道是房间里信号不好”?

“是5点之前吗?还是我记错了”?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虽然通知说,请勿来电来访。但我决定,打电话问!如果不接,就跑到学校里问!至少必须要知道自己的复试成绩。这次就算死,也得死个明白痛快!

我发现我的维权意识增强了。

担心房间里信号不好,于是我跑到外面打电话。

“您的电话已欠费......”

这几个字,如救命稻草一般,让我又燃起了希望。我倒吸一口气,原来是这样!

天啊!太大意了!本以为来沪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却把话费这种边边角角的事情给忽略了。对啊,我租的房子在外市,平时跟父母打电话算长途的,而我一直没有充过话费!这几天在宾馆也是连的WIFI上网,所以一直浑然无知。

迅速充值。然后在我即将再打电话过去询问的时候,来电话了。座机。

拟录取了。还说,你的手机一直欠费,怎么都打不通,从3点打到现在。带着责备的语气。

兴奋至极,惊慌失措。我连忙一边表示歉意,一边表达谢意,语无伦次,头脑混乱。

真的有奇迹!我竟然真的做到了!这千万不要是在做梦!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梦想的回响,如此透彻,如此清亮。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如此真实的、强烈的成就感。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早就经历过太多次,司空见惯,也可能认为我这算不上什么大的成就;而那时的我,太缺乏、太渴望、太需要这种感觉和经历。

我发现,每次失眠,都是因为兴奋,而悲剧是不会影响我睡眠的。当晚,本来应该睡个安稳觉,因为这些天,这些年,太累了。自己给自己强加了太多的东西,也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可我根本不可能睡着。

这次不算是亢奋,而是一种很混杂的情绪: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有渴望已久的成就感;有对自己多年背负辛酸和委屈的怜悯;也有对即将到来的一个崭新未来的期盼;还有对自己坎坷的求学生涯的一个喟叹;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的感激和肯定。

2014年4月1日,这个戏剧性的愚人节,差点“愚”到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命运没跟我开玩笑。在经历了多年的悲剧之后,终于在这个愚人节,喜剧收尾。

我暂时没有把事情的原委告知父母。因为第二天还有体检,我打算一切都顺利结束后,再坦白。第二天去体检时,听一个本校的同学说,昨天有一个女生被刷掉了。原因是提前私下联系了一位主考老师,但这位老师很反感这样的小动作,于是力排众议,拍板淘汰。

我听了以后心里五味杂陈,但更多是感激老师,感谢自己。感激老师的公正,也感谢自己的坚定,感谢自己没有看错,没有选错,更没有做错。

体检一切正常。于是第二天一早,我给家里打了电话。一口气把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我爸愣了有5秒钟,之后说,你再跟你妈说一遍,我有点懵。我不嫌累,很享受地又跟妈妈重复了一遍。很快,这个事情便在所有的亲友中传开了。

回去也没有事情做,干脆就在上海多呆了几天。那些天,我是发自内心最深处地开心。从来没有那么开心过。真的是第一次。

上海的这个春天,绿意盎然,五彩缤纷,宛如我的内心世界,绚烂璀璨。即使雨天,我看到也是一片生机。

我不由自主地一直在哼唱痛仰乐队的《公路之歌》,此时此刻,十分应景:

"梦想在什么地方?

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我不顾一切走在路上,

就是为了来到你的身旁,

......一直往南方开......"

就是这样,一路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地走来,我终于第一次享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我自小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资质很是平庸,做事也不出类拔萃,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志向和韧劲儿。我能把小时候吹过的牛,当成自己的志向和梦想来追逐,且无论跌倒多少次,都会毅然爬起。我坚信自己会有一个喜剧收尾,因此,无论出现多少次悲剧,我都只当成过程,不视为终点。

我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不像那些传奇人物一样因传奇经历而为世人所膜拜景仰;更没有取得过多伟大的成就。我只是一个20多岁、遂了自己一个心愿的年轻人,只想达成自己给自己制定的一个个小目标而已。

有人说,我有自虐倾向,因为总是没事给自己找事,总是庸人自扰。明明可以有个差不多的工作和生活,却偏偏要去搞什么幺蛾子,每次失败后又都会给自己添堵。我说,如果我不给自己找那些事,对我来说,那才算是自虐。

如今的我,已经硕士毕业。在沪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意料之外的是,靠着“985”的学校头衔,和稀缺专业的优势,我积够了落户积分,拿到了上海户口(这是我读研之前从未设想过的),也算是“福不单行”、时来运转了。同时,我也懂了,我只需负责精彩,上天自有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终于走到了今天。然而,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歇,沸腾的热血也不会冷却,因为,还有新的梦想和目标等着我去实现。

人,需要有梦想。

后记

可能有人会说,你过于偏激了吧。难道只有高学历、大城市才能过上好生活?达不到这一点的就不是吗?而且,你有自作自受之嫌啊。

在这里,我想简单说一下。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至少曾经有过。梦想是什么?我认为是你设想中最满意、最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然而,社会中每个人都实现梦想、达到理想生活状态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人的梦想都是向上的,向好的。社会结构不允许所有人都爬到上层,总有人需要在中层、下层、底层。因而一个人实现梦想,势必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人梦想的实现,即你爬到上面,就会有人留在下面。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也可能是很多人。你不努力、不拼搏,就会被别人踩在脚下。别人踩着你一步步向上攀爬,你却离梦想的顶点越来越远,最后只能深叹口气,接受现实,并以一句“这就是生活”来安慰自己,之后再以有经验的“过来人”的身份去安慰别人。至于最初的梦想,早已不知所踪。

其实,这并没有错,也没有对错之分。毕竟世事难料,事情不按预期方向发展也算正常。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你是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一些改变的,但如果你连坚持或者尝试的机会都放弃了,那梦想只能成为梦了。

社会堪比自然,自产生之日起,就遵循优胜劣汰法则,所以它是不公平的;但公平的是,你是有机会成为“优胜”的那一方的。

第二,我并不认为高学历、大城市这些因素与生活的品质有多大关系。生活品质如何,是自身的认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办法、没必要去人为设置一个标准。毕竟目标和梦想因人而异,可大可小。但对待每一份梦想,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认真,甚至较真,不轻言放弃。不要到我们暮年回首时,尽是遗憾。到时可能“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就成为了人生悲情和悔恨的注脚。

我那些从小玩到大的发小铁子们,早已成家立业,有的连孩子都能玩王者荣耀了。他们在老家过得很舒坦,也很轻松,因此,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很幸福。但我不喜欢那样的人生——活在很小的一个世界里;出门就能碰见一路的熟人;开车半小时就能把整个县城逛一圈;下班回家看电视,然后到点休息;第二天继续如此。但虽然我不喜欢这样,但我并不干涉别人的选择。

既然与学历、城市这些因素无关,那怎么才算实现梦想了呢?很简单,当你目前的生活状态让你感觉很满意时,就是了。你不是在抱怨、埋怨或悔恨中熬日子,而是真的在过一种很舒适的生活,那你就做到了。

第三,关于“自作自受”,我是这样认为的:

“自作自受”,与他人无关。求学以来,我受到过不少的冷嘲热讽和怜悯同情。一开始,自尊心敏感的我无法忍受这种感觉。可久而久之,我也习惯了,更是想通了。能怎么样呢?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自作自受。我是在我自己的世界里,追求着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别人的只言片语就让我退缩和放弃,那我还追什么梦?想起一句歌词,“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追自己的梦,让别人说去吧。

当我落魄、狼狈不堪时,我是自作自受;当我成功、有一番作为时,我也可以是自作自受——通过己之所为,享受成功,而且,是独自享受。所以,当我们作出一个选择时,都算是自作自受。不一样的是,你有什么样的“作”,就会得来什么样的“受”。但是,有的人只喜欢享受成功,却忍受不了失败。甚至,有些人会事先设想到结局,一旦有失败的可能,连尝试“自作自受”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我是可以接受、经受失败的,多少次都没关系。我就是在不断地“自作自受”中循环往复地否定和肯定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过程,也是在磨练和锻造自己。因此,对我而言,极有必要。

最后,我也并不是在宣扬诸如“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坚持就是胜利”之类的心灵鸡汤,而且那样的故事也早已经被讲烂了。我只是想说明,你坚持去做一件事,这个过程有助于一个有益、良性性格的形成。假如这件事在尝试了很多次之后还是失败了,那你至少有了一股韧劲儿,也有了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还多了几分不屈不挠、不服输等有益成分和正能量。这对良好、坚韧性格的养成大有裨益,也极有助于处理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对价值观、素养和品性的影响也很正面。人的性格中多多少少都会掺杂着惰性、畏惧、自卑等负面成分,而通过坚持不懈做一件事的这个过程,是可以驱除这些负面成分的。

我幼时非常喜欢一部日本漫画,叫《龙珠》,主角是赛亚人。这个外星种族的一个特点是,每次被打成重伤时,只要挺过来,等身体恢复以后,就会功力大增,能力变强,大大超过以前。漫画作者这样的设定,可能就是在宣传类似我所讲的这个观点。可惜那时的我,只注意看里面打斗的情节,并不能领会。多年后,回过头来再思考,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小时候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书中这种观念的影响。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就十分感激了。

总之,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并不一定是你的目标或梦想的回响。你在追梦的路上所获得的种种反馈,诸如性格的完善、修养的提高、眼界的开阔,等等,都是“回响”,所以请不要无视这些收获。在追梦的路上,无论跌倒多少次,哪怕最终以失败告终,你也一定不会一无所有,更不会空手而归。

(本文非虚构,非杜撰,乃作者的亲身经历,旨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探讨一些浅浅的人生经验。文中所涉及的高校、城市等均不具名,敬请谅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93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91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03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1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03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07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0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6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4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苦我也苦, 你疼我也疼。 天涯共沦落, 相怜一片情。 ​​
    再凑热闹阅读 115评论 0 0
  • “旅行箱不仅是最精简的家,也是一种惯性,它定义着那些你不愿舍弃的便利,和那些你甘愿背负的熟稔。生活是不断的轮回,旅...
    温水鱼阅读 20,079评论 9 35
  • 什么样的车可以随便冲撞没事?看来只有游乐场里的碰碰车了。在本年度的东京车展上,日本丰田合成公司展出了一辆名叫Fle...
    泥巴创客空间_f6db阅读 25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