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磊少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越来越需要被尊重、认同,需要发言和掌控的权利。而在这种背景之下,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越来越乏力,人们对传统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厌倦,而新兴的社群关系则显得活跃很多。
相比于传统社会秩序建立的组织关系,这种以个人情感为基础而结成的关系更加丰满,充满了人情味儿,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会员的个人价值。
社群电商作为社群最简单直接的一种变现模式,一直以来,或多或少都被人们所误解。在他们看来,社群电商可以颠覆或取代传统电商,但事实上,社群电商只是社交电商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说社群电商是传统电商或移动电商的一个深化延伸。
社群电商是一种商业意识形态的觉醒,是社群经济线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管是免费还是收费,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加入一些社群,而进入社群的目的也会千差万别。有的人为了混圈子,有的人为了插科打诨,有的人为了扩大人脉,而有的人则是为了缓解焦虑。总之,大家加入社群的动机和目的,都各有所不同。
但我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是,为什么说社群比朋友圈更容易成交?即社群电商的存活基因分析。
一个社群,之所以能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社群创始人的长期持续价值输出和资源注入,这也成为了一个社群所能生存的最关键一环,首先要同好,基于对社群价值的共同认可,以此相聚一起。
无社交,不社群。 无信任,不成交。社群解决了成交的第一大难题,信任。
我们都知道,朋友圈的信任关系其实是很脆弱的,特别是现在被微商充斥的朋友圈里面,弱关系之间几乎没有交集。而很多人又不会在朋友圈进行互动,建立信任。因此最终结果的就是,虽为好友,但形同陌路。
换个角度,如果说同在一个社群,在社群创始人,核心骨干的带动下,会员之间频繁互动,粘度极高,且相互之间都可以彼此信任,那么成交起来,是不是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得多。
社群共同的品牌背书解决了成交的第二大难题。
很多时候我们在朋友圈没法最终成交一个客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担心利益受损。比如说,收款不发货,被拉黑。发假货,无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但如果同在一个社群,则在心理上有了保障。因为大家还在同一个社群,有共同好友,再不济,还能找社群创始人讨回公道。
但是不是只要同在一个社群,就一定可以成交?当然不是。 每个人混社群的方式都不一样,或者说每个人的角度立场都不一样,表达方式也各有所异,因此想要达到成交的目的,肯定还要学会如何在社群里面高逼格营销,而不是只会发硬广,遭人烦。
营销是让客户主动找上门,而推销则是你主动去找客户,天壤之别。
但因为共同的喜好,将不同背景的人们聚集到了一起,一起分享信息,讨论话题,发起活动。这样的组织关系突破了权利、利益、阶层、地域等干巴巴的社会元素,构成了一个感情饱满的社群共同体。
并且在社群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因为共同的爱好惺惺相惜,协同合作,有爱共存,通过鲜活生动的社群进行沟通与组织活动,形成强大的力量。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极大地促进了社群会员之间的成交,构成了社群电商得以存活并发展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