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了新的构建,尤其科任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变动较大。
今天是首次参加美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充满期待。柳杨老师做了一年级的美术课《甜甜蜜蜜糖果店》,因为一年级使用的是新课标颁布后的新教材,前些天老师们也拿到了新的教学参考书,逐渐感受到新教材的变化。
柳老师以老师要开糖果店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想象,什么颜色能够让人觉得很甜蜜,并且将具有代表色的各种糖果、点心“拖动”到糖果盒子里。再次加深学生对“甜甜蜜蜜”的颜色的理解。然后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画甜品设计图,给了学生20分钟的时间,学生作画时间充分。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柳老师利用手机投屏功能,不断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进行评价,感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甜甜蜜蜜”。
柳老师很难得的又引入了音乐资源,提示学生如果在糖果店中播放一首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选择。很巧妙的将“甜甜蜜蜜”的艺术形式多样化,指向了同一个主题。在课结束的时候,展示了两幅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甜甜蜜蜜”的情感的画作,用温馨而甜蜜的画面升华了对主题的理解。
我在教研活动交流的时候,对柳老师的课堂结构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从低年级学生喜欢的糖果店的情境引入,从课开始就拉近了课本、教学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进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的经验里,联系和回忆日常所看到的糖果店,从已有知识基础中生长。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时间,让大部分学生完成自己的“构思”,并在过程中不断鼓励、展示。三是多种形式体会情感,体会甜蜜的情感,体现了“核心概念”的突出,让学生有充分的历程去体验。
同组的同事们在教研活动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对课堂上所展现出来的优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谈了可学之处。教研活动共进行了三节课。
教研活动要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有价值感和挑战性。价值感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程度的收获,在集体的交流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他人贡献的价值。挑战性是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都努力寻找自己的思考的“天花板”,在交流和碰撞间达到思考的新高度,让自己的思维不再懒惰。
1、教研交流之前要经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评课的教师还是做培训的人员,都要依据主体充分准备。比如要在听课前熟悉教材和内容,假设“如果是我上课”我该怎么办。在听课的时候充分依据自己观察的重点,和自己的思考“对标”,充分准备自己的交流。做培训的人员更要有很好的准备,要依据自己的中心话题,高于“就课论课”,要传递“一般规律”和“主要概念”,关注“同类课”,从而能够让大家“举一反三”。
2、教研时的发言要注意表述自己的核心概念。不要按课的顺序去评课,要学会给出核心概念,用结构化思维去思考,再用课例去佐证。这就会跳出了“只说一节课”的局限,也会让讲课或者备课的人从规律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3、教研要有一定的程序。程序是否正确决定着效果是否突出。建议主持人实行轮换制,按照讲课人反思——主评人评课——观察量表不同内容观察者发言——讲课人发言——主题培训的程序进行,主持人可以简单总结。活动结束后,按事先制定完成教研综述。
教研工作既要有严格设定,做好充分准备,又要注重现场生成,思想碰撞,形成讨论交流的现场感,从而保证教研的有效性,让每个人有价值感和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