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用道理伤害孩子》有感
今天看了李老师的公益讲座《别用道理伤害孩子》。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会大吃一惊,不讲道理,讲什么?可是,我更想问一句,道理讲了这么多年,有用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陷入到沉思中去。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在思考过后,会说,给孩子讲道理,不仅没用,孩子还烦,到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破裂。于是,家长开始恨铁不成钢,孩子开始叛逆对抗,我想,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要教育孩子想要达到的目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到孩子呢?首先我们要运用心理助人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心理助人,首先我们要有心理学的常识,他就是先弄清孩子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弄清楚为什么咱孩子有这样的问题,最后一步才是去思考孩子的问题如何解决。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直接越过第一步,越过第二步,直接来到了怎么办。当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办法能解决问题吗?比如说孩子厌学,我们就是知道孩子就是不上学了,然后我们想尽办法让他回到学校虽然很多时候结果并不尽人意。那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是因为我们没弄清楚孩子不上学,这是个什么问题,也就是没有弄清是什么的问题!孩子厌学,是因为有同学欺负,是因为自己动力不足,还是因为病了不能上学了呢?在这里,孩子不上学只是一个行为,我们要先区分厌学到底是什么原因。归因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不一样。心理学有句话,你的归因方式,决定了你解决问题的方式。
那是所有的孩子都不能用道理吗?当然不是,对于那些心理处于健康水平的孩子,我们是可以讲道理的,因为孩子能听懂。所以,我们要先学会区分孩子的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分为四种,健康状态、不健康状态、不正常状态和死亡状态。
当一个孩子用语言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他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
当一个孩子用情绪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时,他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
当一个孩子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时,他的心理处于不正常状态
当一个孩子不能表达自己的诉求或者胡乱表达自己的诉求时,他的心理处于死亡状态
以上是用理论给大家关于心理状态,所做出来的四种解释,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比较清晰了。
比如说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又累又饿,到家一看,妈妈也没做饭,啥吃的也没有,如果这个孩子说"妈妈我饿了你去给我做饭吧"这是一个孩子在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此时这个孩子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这个孩子生气、愤怒,埋怨妈妈没有给他做饭,此时,这个孩子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这个孩子“哐”一下关门进卧室了,啥也没说,此时这个孩子的心理处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孩子啥也没说,就离家出走了,那这个孩子此时的心理处于死亡状态。
我们只能说那个时刻孩子的心理处于什么状态,并不是说孩子的心理不正常,这个要做好区分。所以,我们平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关注孩子的心理。更关注孩子本身,只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看到一个鲜活的孩子,鲜活的生命!
心理不是道理,甚至说心理和道理是反的。从科学的角度说,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既然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那就跟客观现实没有关系了。比如说你吃辣椒,第一口是辣的,第二口也是辣的,这两口辣的感觉一样吗?要学会区分。比如说,孩子今天哭了,昨天也哭了,哭的原因一样吗,持续时间一样吗,又是怎么不哭的,都一样吗,也要学会区分。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道理都懂,但是我们做不到。知道,属于知识的范畴,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做到,就属于智慧的范畴了,区分,在本质上就是智慧,所以我们要提升我们的智慧。
如何提升智慧,送给大家三句话:
1.给我一颗勇敢的心 让我去改变口以改变的。
2.给我一颗平静的心 让我去接受不能改变的。
3.给我一颗智慧的心 让我去区分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
人生,通常会处于三种境遇当中。顺境、逆境和绝境。心理健康的人,就晚学会顺境中享受,逆境中承受(不是忍受)绝境中接受。但现实中的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由干家长不能接受造成的。比如,凭什么我的孩子就比别人差?思考:凭什么你的孩子就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好???
给心理状态健康的孩子讲道理,最好是个人信念,比如世界是美好的,别人是可信任的,我是可爱的。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做到以下三点:
1.我永远不可能改变我的孩子,除非我让我的孩子感受到了我的爱。
2.我永远不可能改变我的孩子,除非我让我的孩子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尊重。
3.我永远不可能改变我的孩子,除非我让我的孩子感受到即使我的孩子不改变我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