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下”是“当初”梦想的“未来”吗?
“当下”,我们是自己的导演;“未来”,我们是这部戏的看客;到那时,当大幕拉开,回望过去,希望我们会为“当初”的选择会心一笑。
各自不同的“当下”
“当下”,从时间跨度上来讲是“此时此刻”;更深一层,从空间跨度上,也包括了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活在当下”,其实更想表达的是“享受当下”,或者“接受当下”;周围同龄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比不过那些富二代,这就是现实!”,亲戚说“就这么着吧,安安稳稳点多好,别折腾了,万一失败了呢”。
说到这,就能明白,“当下”还包含了一个方面,就是“此时此刻”,我们的生活状态。
那么,我们对自己此时此刻的生活状态满意吗?起码我是不满意的,当我还不能给父母自信而骄傲的眼神,当我还不能给她平静而无忧的生活,当我还一次次的在现实和激情中切换和纠结,我痛恨自己的“当下”。
在生命这个长度上,“过去”、“现在”和“未来”,“未来”对“现在”没有影响,现在我去学习还是玩游戏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也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了,那么,难道我痛恨的“当下”是因为已经消失了的“当初”吗?
是的,决定“当下”的都是“当初”的选择,“当下”是过往的积累。
如果不信,只要假设你能穿越到三年前,有机会跟那时的你说一句话,想想自己会说什么,就明白了。“少年,你要好好练习写作啊,三年后公众号就火了”,“少年,你要练习英语啊,两年后你就有出国的机会了”、“少年,你去买《得到》的课程吧,你的对象也在哪儿”,“少年......”
“未来”的美好是相同的,残酷的“当下”各有各的不同。从“当初”看“当下”,折射了从“当下”看“未来”。
相同的美好未来
“当下”的不满,关键在于,“当初”我们的价值观迷失了,我们缺少的是系统的思考自己,我们要赋予我们的行动予意义,才能够站在“未来”看“当下”。
赋予事情一个伟大的意义,就是在未来的那个破冰点插了个指引我们前行的旗帜,这个赋予意义的过程就是筛选价值的过程。
用价值体系筛选知识和技能,用网络框架构建知识结构。
1、知识和技能的筛选体系
正确、长期持续、复利、特立独行。
正确,就是有用的,符合价值观的,能够对行为和决策产生积极影响的。
长期持续,在这个维度下重新思考上面的问题。长期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论工具;长期让我们的选择趋于理性,减少我们对于事情胜率的估算,使我们避免短期的乐观和克制对及时反馈的欲望;更加积极寻求增加胜率的方法,不断积累超过50%胜率的方法;同时也会拉低我们错误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复利,利用通识性知识,使知识结构复利性加速度增长。就像地球引力,使得从太空靠近地球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哪怕最开始是一颗小石子,最终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特立独行,再加上特立独行(稀缺)这个纬度:
虽然上面三个条件已经可以主动创造稀缺了,但是如果我们把“稀缺”作为前置条件,就会更容易产生出“你是对的,可是大部分都不认为你是对的”,这种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比如确定了写作是长期有用且不断增长的技能,那么写什么就要结合稀缺这个条件了。
同样,如果把“特立独行且正确、长期持续且复利”这个筛选体系套用到其他方面,就像拿了一个放大镜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看到“生活”,就会断舍离;看到“爱情”,就会脱离物质性,也大概知道什么样的是合适的;看到财富,就会知道怎么样的钱能够“取之有道”,怎么样才能“用之有方”;看到“成长”,就知道哪些该关注,那些该忽略;
到这里,我就知道系统化思维的巨大用处,也太奇妙了,像一个不限场景的万花筒,给了我们更多的可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经常反思“我要做的是否符合这个标准,如果不符合,怎么改变?如果符合,可否效率更高?”
2、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
上面的体系筛选出来了有用但是零散的知识,如何形成知识结构呢:
a、看到新的知识,看对自己的行为有何影响,同时尽可能的用它来解释其他领域的行为。
b、看到新的概念,要和之前的尽可能多的概念进行链接和对比,碰撞新的想法。这样原来100个想法,加1个想法的结果可能是201个想法。
c、看到新的概念,要进一步思考产生这个说法的背后理论是什么。
d、用类比的方法解释这个概念,越多越好,越具象越好。
有了这个系统化的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筛选体系,以及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一定比没有进行这些思考的人更加准确,也更能坚定我们行动下去的信心,这反过来一定促进我们往正确的目标靠近,“未来”与“当下”的相互牵引,目标与行动的相互促进,这就是正向激励。
遥望最遥远的未来,就像罗胖的问题“我们这一代,可能拥有更加长久的寿命,那么面对更加长久的未知的未来,我们怎么办?”
参考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一句话,一个人未来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这是多么长远的意义赋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