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读过《被讨厌的勇气》,现在还时不时地听一些别人的解析!这本书,主要有以下值得玩味儿和品味儿的内容:
一、心理创伤可能只是借口
我们经常以因果论来解释自己现在不幸的状况:
过去的因→ 现在的果
例如;小时候遭受过心理创伤,造就了成年之后的悲惨人生!
但阿德勒认为所有不幸要用目的论来解释。本质性的差别是...
因果论
因为童年时不被父母疼爱,我现在才这么没自信。
因为他没钱,所以姑娘才不爱他!
目的论
我之所以没自信,是因为我想让自己没自信,好让我可以把一切挫败怪罪于我的父母。
因为姑娘不爱他,所以才嫌他穷!
阿德勒的目的论,颠覆了我们很多人的认知。只有当我们相信目的论,那么我们就有改变人生的主动决定!
二、人际关系的课题分离
大部分的烦恼来自人际关系。我们之所以会有人际关系的烦恼,是因为没有做好课题的分离!
你!我!他!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课题,不应介入彼此!
我们如何判断课题是谁的?
可以想想这件事的决定是谁的责任
比如:他讨厌我 -他的课题
如何回应对方的讨厌-我的课题
再比如:我们借钱给别人,别人还不还是他的课题,但是不是要不要是我们的课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怕去找别人要回自己当初借给别人的钱,因为害怕伤害关系、抹不开面子,就造成极大的精神内耗。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利用课题分离的原则:要不要是我的课题,还不还是别人的课题。
凡事,只要关注自己的课题就好!
三、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利用方式不同
自卑感带给你的是负面影响还是正面影响取决于利用方式:
1.我就是没用(自卑情结)
2.我要改变自己(上进的动力)
3.贩低他人来高自己
4.用名牌或其他外物来抬高自己
四.贡献感」是幸福的来源
当你发现自己有能力为他人或社会做些什么,就能感受到贡献所带来的幸福。
不是为了讨好,不是为了想得到赞美,单纯是自己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