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的周边感觉:够得到,动态静态,位置变化(由大脑决定,由触觉,视觉,听觉形成)
空间感的三维:远近,高低,左右。其实我们人就在远近高低,左右之间的,我们人也可以前后也可以跳上跳下,也可以往左也可以往右,这就叫远近上下的三维,而现在是要讲智力的三维。
孩子前12年他最重要的就是智力发育的普遍,12到15岁就是智力的成熟,15岁就是智力的后期了。到了21岁以后就用21岁以前的智力了,这是智力的范围。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个空间感从一岁实际上从三个月就开始了,开始的时候手上单手伸出来,他手往上升,她手往前伸。
这样他伸东西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培养空间感的方式,就是在婴儿床,放一个五颜六色,最好是红色的铃铛,他一碰就能想,铃铛最好低一下,在15厘米他能看见,只要他的手,偶然就能碰见,就能听见,能听见声音的就观察他的手是不是主动去碰,如果他左右手都去碰,注意空间感这一块的大脑就在发动,那神经元就在激活,激活了一百万个两百万个。这时候可以往高提一点,他会往高看,手往上伸,你移动的时候他能跟着移动就有很好的空间感。
3岁以上的就比较累了,需要引导他跟着你的指挥跑,6岁以后想培养空间感就晚了。
训练数感空间感的重要工具,乐高。乐高买经典款的,5岁以下的就买大块的,孩子手掌能拿就行。乐高不仅可以培养数感,空间感,还能培养想象力,有足够多的可能性。
训练平衡感:要有各种不同的球类,最小不能小过乒乓球,可以训练远近高低大小,还可以大规模的训练孩子肢体的协调性。
神经元训练不够,以后就容易丢三落四。
培养视觉关注度,如果你玩的是球,球动来动去,他视觉关注度就上来了,整个身体活动就出来了,只要具备足够多的身体活动,空间感就建立起来了,空间感建立起来实际上促进的是大脑神经元,大脑神经元展开了,神经元一展开,他聪明了,而且又周到又全面,还不会遗忘东西,手眼协调也够,肢体作用也够,这孩子别说学数学,学什么都不会怕的。
空间感是怎么催生出来的?
刚才说的是空间感的训练,积木的平衡运动的平衡,球类运动就是视觉关注度。
让空间感催生的三个意识:
一个是周全的意识,就是全面的意思。
二个是就是完整的感觉。
乐高好在哪,那一框是完整的,颜色是全的,大小是成套的,如果拿走两块,小朋友能发现有两块缺失了,那孩子做题的时候他也会比较仔细,比较全面;
三个就是空间感还能够促进人们对平衡与对称的看法。
培养空间感,这对孩子的智力非常重要,这个智力未来表现在数学上,语文上,表现在几乎所有的方面非常的重要。
0-3岁的空间感表现
目光能够追随移动物体的运动
关注对称图形的时间比不对称图形要长
触摸玩具时身体与手同时调动
手尽力触摸较高位置的物体
手尽力伸向目光看不到地方的物体
走路时,手臂摆幅超过60°
0-3岁的空间感就是以上6条,这是测试小朋友空间感是否好的,同时也是空间感的训练。
3-6岁的空间感表现:用力方式
能够摆放自己的玩具
能够恢复之前的物体位置
身体运动与目光方向一致
能够用双手拉住提升身体
能够模拟看到的动作
能够识别左右,对应的区别
6岁以下只给4键魔方,不给9键的,多打球。
六岁这个阶段既是测试也是训练,教育孩子的过程,爸妈的作用是8岁到12岁,12岁就由同学和老师对他产生影响了,所以爸妈对自己的孩子如果在超过12岁了,你就放弃吧,辅导他交一个好朋友找一个好老师吧。
窗口期:
手部局部动作:筷子,数手指
肢体协调动作:跑跳投(球的作用)
目光三维:上下,左右,远近
空间感只在0-3岁,3-6岁,每一个孩子从铸造和节奏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时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窗口期一过,这个阶段过了,大脑是不等的。大脑就该忙下一个阶段的事儿了。六岁以后就该忙视线了,是视觉看东西了。
总结一下玩具的玩法:
玩具的组合可能性:任意拼接;
玩具的收拾:规整,归位;
玩具的过程范围:限定范围,检索,挑选过程
玩具要挑涉嫌到多种颜色多种变化的,不要买固化的,任意时间段只玩三种即可,三种玩的不熟练就不要换新的,免得孩子以后做什么事都兴趣不深,总是喜新厌旧。玩具买的越多,孩子越浮躁,以后学习越不好。
窗口期错过了怎么办?
两个字:运动!
球类:小球,皮球,打球,气球…
球的玩法:手控(方向),脚控(力度),头控(稳住)
户外活动:秋千,滑梯,攀登,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