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昨晚的《夜空中有颗最亮的星》,眼里忍不住的湿润,有感动有自豪也有心灵深处的一丝丝遗憾。宁都的曾老师朴实憨厚,吉林的房老师美丽优雅,甘肃的孩子李彤阳光自信,兴成长的助教代莹老师勤奋坚持。为他们感到骄傲自豪,为自己有时候的工作没有用尽全力而遗憾。我会以他们为榜样,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我在想,等时间的年轮迈入2035,教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教育资源的均匀分配,乡村的孩子也能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就是2035年教育最重要的。
2035年的校园应该是智能化的,校园里绿树成荫,孩子坐在全自动化的教室里,学科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即便是在小学课堂,只要你感兴趣,同样可以聆听大学甚至全球的精英大学课程。孩子们的学习不会拘泥于书本,更注重去探究探索,自己去查资料去分析去补充。老师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引领者。学科之间不再单一教学,跨学科多领域交汇融合。
2035年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昨晚看到李彤小朋友的分享,我想,其实孩子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自己,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当然,老师不再是只固定在一个学校。甚至,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学习,我为你展示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我为你讲解我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课堂,角色不再单一化。
2035年的家校沟通和互动更加密切,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的链接。我认为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太多的家长因为生活原因背井离乡,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的陪伴少之又少。而2035的学校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便家长不在家里,他们同样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老师、学生、家长的链接会更加密切。
2035年的作业形式不再只是课本作业,课本的抄写不再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多样性、有创新、与生活连接、智能化会是2035年作业考量的新标准,把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注重探索注重动手注重科研,答案不再是标准答案。同时,作业形式也更考验孩子们的合作能力,让家长一起参与其中。
2035年的老师少了和教学无关的做材料任务,更多的时间钻研教育,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连接更多,不再受限于地区的限制和环境的因素。备课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一本语文书或者数学书,学科之间的融合度更高。老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