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会遇到很多因为主观或者外界因素(比如第三方接口限制)不能满足既定的产品设计,这样导致的结果有可能是用户便捷性不够,体验不好。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先看一个例子,我是移动医疗领域的,就拿手机挂号退号这件事来说吧。
场景:用户通过手机或者网站挂了号,就诊时间有可能是今天的,也有可能是未来几天的。当用户因为某些原因就诊当天不能及时就诊,然后想选择退号时,发现有时候能退号成功;有时候提示退号失败。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医生看病时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比如“手滑”将患者的就诊状态从未就诊改成了已就诊,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手机上不能退号,类比通过猫眼,格瓦拉买电影票,结果没去看电影想退票的时候被告知这张票已经被使用过了。
出现上述问题,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办法就是修改遇到不能退号的时候弹框提示(其实我们因为第三方接口限制并不能知道当事人有没有使用过该号):如您未就诊,请到医院服务大厅咨询进行退号。但是老大直接否决掉了,这是个有漏洞的方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漏洞就在用户有时候能退号,有时候却退不了,其本质就是医生的误操作造成的,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个问题直接暴露出来,一来暴露了医院的不规范操作,二来用户会将责任落在我们身上。然后老大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关于支付宝转账这件事,他会给出timeline,比如转账到账的时间间隔2个小时,那用户的期望值大概就是范围。如下图:
如果超预期到账了,那用户的满意度就会提升,对产品的信任感也会逐渐加深。
其实反观自己的产品,用户对于退号目前没有一个期望值,一个随机发生的事件想让用户明白是不可能的,也不可以。退而求其次,后来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设定期望值,医生只要上班后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手滑的动作(类似电影院工作人员任何时间可能手滑更改了你是否看影状态),那就设置一个限制时间,比如说早上8点之后不支持手机退号,如果需要退号请选择至医院窗口退号。当然对于用户来说便捷性和灵活性降低了很多,但是给用户设置了一个期望值。更改后的好处就是规范用户的行为,培养一个用户习惯。
其实我再举个例子,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在手机上买火车票为什么一定要提早两个小时,而去医院窗口是随时可以买到的?因为系统处理、延时、票号等各种因素,他们做了这种限制。但是我们被培养了这样的意识和行为。
既然我们做不了100分,那就选择做80分。这个例子也是我最近碰到的,其实熟悉支付宝转账的童鞋应该都发现了,只是没有系统性的提炼出来讲这个概念。
作者简介:子凌,互联网医疗产品经理,专注于互联网X医疗X产品,
公众号:像艺术家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