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
共同经验引起的强烈幸福感
不求回报的付出
分享
互相珍视
亲切的沟通
激情
怦然心动的激情体验
失去理性,进而无法控制
激情过后的平静与疲惫
承诺
短期做出是否相爱的决定
关于在长期是否相伴的承诺
春天的故事
引子:让娜的男友离开家,她不得不自己去参加一个聚会,并在这里认识了娜塔莎
与让娜不同的是,娜塔莎不是单纯随着故事发生,而在故事当中去经历和探寻的,而是带着背景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娜塔莎与让娜的相遇天生就带着凝视色彩,即怀着欲望看向他者,只不过此时并非是性欲。
让娜答应了去娜塔莎的家中过夜,也借由此了解到了娜塔莎家庭的关系。娜塔莎委婉地表达想要介绍让娜与父亲认识的意愿。
娜塔莎此刻试图建立一种超越亲密与激情之上的长期承诺。并为这个目的,与让娜展开了亲密谈话。
让娜对于这个目的是并不接受的,但与娜塔莎的亲密关系令她珍惜。
父亲首次出现是个意外,撞见了正在洗澡的让娜。
父亲与让娜的交谈全部集中于娜塔莎身上。对于让娜来说,娜塔莎为父亲设立了一个带有欲望的前提,而父亲完全不带欲望的形象令她感到舒适。
娜塔莎激动询问让娜对父亲的感觉,三人共同吃饭
随着吃饭中交谈这个行为,让娜与父亲建立了初步的亲密联系。谈话的重点从欲望变成了分享,讨论起让娜的本职工作——哲学。成功化解掉了欲望凝视的不适。
娜塔莎见到让娜与父亲建立了亲密谈话,也就消退了对“想要让娜成为自己后妈”的强烈凝视。
娜塔莎像让娜讲起伊芙——父亲现任女友的事情
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娜塔莎讲起这件事的首要前提。正如我们说娜塔莎是带着背景进入到故事中的,此刻开始通过谈话的方式向前去引出人物,交代更高维度的信息,给让娜提出新的挑战。
让娜本身介意这种挑战感,毕竟她进入这个家庭是因为与亲密,而不是要获得什么。然而当娜塔莎再次抛出欲望——对于伊芙的厌恶时,让娜感受到更深一层的亲密交谈。两人不光针对伊芙的事情交流,也讨论起钢琴。谈话重点在由事件转向分享与沟通。
娜塔莎告诉让娜她怀疑伊芙偷了项链
共同的敌人是亲密关系最经典的呈现方式。
娜塔莎在此刻向让娜讲述,显然是亲密关系更进一步的行为。如果引入年龄的因素,娜塔莎与伊芙——和自己同龄的后妈之间,带有明确的争执属性。
让娜在此时恪守了理智,站在亲密朋友的角度帮娜塔莎寻找项链丢失的可能。理智,为让娜克服新维度的挑战提供了方法,也塑造了矛盾。在爱情中,激情本身就是反理智的。
娜塔莎邀请让娜去度假,父亲和伊芙也来到了这里。四人同处一个空间时,娜塔莎和伊芙的矛盾爆发,也让父亲和让娜处于尴尬境地。
相同的空间在戏剧功能上逼迫人物之间矛盾的爆发。这是侯麦常用的方法。
娜塔莎与伊芙的矛盾是争执性的。如果说原本她们只是在争执一个模糊的、无法视觉化的父亲的爱,那么度假将这个矛盾外在化,变成争执这个度假空间里的主动权:到底谁应该离开。伊芙生气之下离开,将主动权让给了娜塔莎。这种让渡反而使娜塔莎的欲望无处发泄。因为娜塔莎对于让娜的情感是建立在对于伊芙的厌恶之上,此刻伊芙离开,无疑消解了娜塔莎对于让娜的友谊。也把让娜推向了父亲。
借由相同的尴尬处境,让娜和父亲的亲密更进一步,他们此刻有着共同经验。父亲此时继承了娜塔莎的欲望表现,尝试向让娜表白。让娜不由自主地接受了引导,但理智令她不适应。实际上她在前面的尴尬处境中已经变得抑郁。让娜向父亲发泄,并最终和解。
结尾:回到家中,让娜无意间找到了娜塔莎丢失的项链。
按照时间线去推断的话,娜塔莎背景故事的起点就位于这条丢失的项链,影片结尾随着项链失而复得完成闭环。不仅解决了娜塔莎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也彻底消解了她的欲望根源,使之产生“生活是美好的”的和解。娜塔莎欲望消退同样给让娜带来了和解,她不必再纠结于亲密与承诺。最终男友回来,帮让娜从客观上脱离了这个问题家庭和关系。
让娜对于这段关系接受的开始是建立在亲密上的。为了表现出亲密程度的进展,欲望在此刻是个参照坐标。凝视与亲密是此消彼长的,而他们转折的关键点就在于父亲全然不带有欲望的交谈。这使让娜成功实现了三角欲望,把关于娜塔莎的亲密转移到了其父亲身上。爱情在此刻建立了亲密的基础。
伊芙的“出现”给了让娜动态关系中重要的一环,即敌人。尽管这个敌人并不是她主动选择的。可以说让娜在建立了同父亲的亲密交谈之后,直接介入了他们的家庭关系,而家庭关系甚至超越短期的承诺,直接是长期的。这点令让娜不适应,并且本能地将理智拿出来作为自我保护。理智使这段本就不平衡的爱情更加倾斜了。
在爱情三元素中,亲密和长期承诺是位于前后的两个极端。让娜此时显然陷入这个极端的撕扯当中。父亲对让娜的表白使他蒙上了一层欲望的阴影,让娜无力接受这段不平衡的爱情关系。
欲望、理智始终是围绕这段关系中亲密和承诺的维度。它们此消彼长,处于长期的纠结当中,却无法真的杀死对方。故事中动态的情感关系在于建立了一个亲密的成长过程,并在其达到顶峰时刻就立即与承诺去进行匹配。相比于普通的情侣关系,让娜作为“被后妈”的身份使其中撕扯变得更加强烈,也向着更为伴侣式的角度去发展。反过来说,我们想要表现一段伴侣式的爱情关系,于是选择家庭这个角度去介入,以让娜被迫成为伴侣的方式来体现伴侣式爱情的不平衡。
让娜缺位的男友给她提供了“实验”的空间。她对于男友和娜塔莎一家也都保持着伴侣式的亲密关系,或许被用来表现让娜本人的爱情观。这是她会答应娜塔莎邀请,陷入撕扯而无法自拔的根源。
激情的开端令加斯帕尔与苏莲的进展变得艰难。苏莲曾说自己为了加斯帕尔甩掉两个男朋友,加斯帕尔却误解,将苏莲彻底定义为激情关系的化身。最后在争执时,苏莲才说出自己并不接受单纯的激情。这一表述才彻底拉近了苏莲心中加斯帕尔的亲密,给她最后同意加斯帕尔的邀约做出基础。
在玛戈的描述中,她对于加斯帕尔的印象不断改变:起初以为他是伤心情人,变成笨拙的登徒子,变成道貌岸然的滑头,然后是无赖,再来是不无赖,有胆识但是滑头。我们很难从中分辨到底哪个是加斯帕尔真实的样子,不过这却从侧面印证一件事:玛戈是在亲密沟通中不断深入了解加斯帕尔,逐步修正并还原他的样子。这也带来启示是当我们描述亲密关系时,两人的了解是处于深入且变化中的。
加斯帕尔与蕾娜的基础在于他们有着确切的承诺,这一点是玛戈和苏莲共同缺失的。这种承诺被蕾娜当成了束缚,毕竟两人在谈话时,蕾娜一直是倾诉的一方,加斯帕尔则处于被动,这种不对等的交流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加斯帕尔看似很注重这个承诺,却在邀请蕾娜出游时撒了谎,以防他和其它女孩的约定穿帮。此时蕾娜的约定显然是优于其它人的。
加斯帕尔与三个女孩的相处实际上最符合逻辑地展示了爱情中的亲密、激情与承诺。每一组关系都是静态的,从他们发生之初,到结束都是保持了其应有的位置。我们也在这种呈现方法内看到了加斯帕尔之于爱情不同面中的徘徊。从某个角度来说,加斯帕尔与每个女孩都没有拥有完整的爱情,却也因为她们三个的出现,在这个假期内获得了完美的爱情体验。
夏天的故事
引子:加斯帕尔和女友蕾娜约定度假,却遇到蕾娜爽约。他不得不独自一人等待女友的到来。
女友的爽约在故事之初就体现出明显缺位的爱情。这是一种没有承诺的爱情。
加斯帕尔与玛戈
相遇:他们的相遇是彻头彻尾的意外。玛戈在餐厅做服务员时认识了前来就餐的加斯帕尔。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进行了亲密沟通。
玛戈为了“解救”孤独的加斯帕尔,带他去朋友的聚会跳舞。却发现加斯帕尔在舞会上对于苏莲产生了好感。
当加斯帕尔与苏莲和蕾娜的感情都无法继续时,他选择向玛戈倾诉,并且寻求答案。
加斯帕尔与苏莲
相遇:他们的相遇显然有个激情的开始。在舞会上加斯帕尔和苏莲对彼此印象深刻。
激情的止步:苏莲邀请加斯帕尔去度假,两人相处小木屋内,在临近发生关系时,加斯帕尔被拒绝。之后苏莲反复提到我不会和刚认识不久的人上床。
向着亲密转化:加斯帕尔和苏莲合唱歌曲。但苏莲在介绍歌曲时明确说出,这首歌是他为一个女孩所作,但不是我。
犹豫:加斯帕尔是试图去建立约定的。他邀请苏莲出游,苏莲却产生犹豫。最终当加斯帕尔被蕾娜抛弃时,彻底激怒了苏莲。
加斯帕尔与蕾娜
蕾娜是加斯帕尔的“正牌女友”。加斯帕尔一直在心中自我约定了一个时间,若是蕾娜没有来,那么自己就完全放弃她。蕾娜虽然没有在那个时间到来,却仍然来找加斯帕尔。
加斯帕尔随即停止了和其它女孩的接触,专门围着蕾娜转。但这却遭到了蕾娜的抗拒。在蕾娜眼中,加斯帕尔是在限制自己的自由。
结局:加斯帕尔在三个女孩之间犹豫不决。就在他失望之际,蕾娜和苏莲同时给他打电话同意出游的约定。这令加斯帕尔措手不及,他慌乱间打电话给玛戈试图求助,却意外接到了录音机商的电话。最终加斯帕尔选择离开三个女孩。
秋天的故事
背景:玛佳丽的丈夫去世后,性格内向的她就一个人经营起乡下的葡萄园。玛佳丽鲜有朋友,也不爱交际。
玛佳丽与伊莎贝拉
好朋友伊莎贝拉去葡萄园看望玛佳丽,并直言孤单的她需要一个男人为伴。这个建议戳到了玛佳丽的需求,但碍于面子没有同意。玛佳丽不善交际,也没有什么机会认识他人。伊莎贝拉提议登报交友,被玛佳丽拒绝。
玛佳丽和伊莎贝拉之间自然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两人心照不宣的确认了玛佳丽的确需要一个男人为伴这件事。那么问题就在于,这个需求的原因是什么?在叙事层面,或许是因为玛佳丽独居生活,但相较于亲密地朋友而言,此时可看作是伊莎贝拉(亲密)在帮助玛佳丽寻找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承诺。
伊莎贝拉瞒着玛佳丽去登报,认识了前来应征的杰哈。伊莎贝拉对于杰哈产生了感情,但迅速将之推到了玛佳丽身边。
伊莎贝拉是玛佳丽亲密层面的化身,尽管两人在外形、生活方面都有着很大不同。伊莎贝拉对于杰哈的情感,仍旧是玛佳丽的幻影。
玛佳丽对杰哈产生感情,但误以为他与伊莎贝拉有染。气愤的玛佳丽对杰哈发火,但是最终在伊莎贝拉的房间里,三人达成和解。
这个误会的功能性价值在于强行剥离了伊莎贝拉与玛佳丽二人的区别,提醒我们尽管二人的亲密关系无与伦比,但仍旧不能弥补爱情当中的缺失。玛佳丽与杰哈之间的情感关系,仅是超越了亲密与激情的承诺。
杰哈试图通过赞美玛佳丽的葡萄酒来接近这个女人。某种意义上,这是在建立分享这样的亲密交流。以葡萄酒为桥梁,玛佳丽也对这个男人产生好感。
玛佳丽与罗欣
罗欣是玛佳丽儿子里奥的女友。按照罗欣自己所说,她之所以选择和里奥在一起,是因为玛佳丽身上很有魅力。
这种三角欲望看似荒诞不经,但罗欣无疑被玛佳丽的激情角度所吸引。她无法准确描述出玛佳丽魅力的由来,只能将其视作女人的魅力。
罗欣将自己的前男友,也是一直纠缠着她的哲学老师艾蒂安介绍给玛佳丽。艾蒂安并不愿意,但罗欣则说如果艾蒂安不愿意,自己就离他而去。艾蒂安被迫同意去接近玛佳丽。
如果说罗欣此刻代表了玛佳丽身上的激情,那么艾蒂安无疑是与之相对立的理智层面。他与玛佳丽相处的时候尽管努力得体表现,但也还是承认这感觉很怪。
罗欣在发觉玛佳丽对于杰哈的情感后,选择帮助她去完善这段关系。
影片中两次真正意义上的亲密交谈,一次在这里,另一次则在结尾是玛佳丽与杰哈和伊莎贝拉三人的交流。罗欣从对于玛佳丽的激情,此刻朝着亲密的1层面去转化。
结局:玛佳丽最终还是回到原点,与杰哈成为了朋友关系。
女儿是菲利茜的核心体现。从功能性的角度来说,菲利茜与夏尔分开的这五年里,要想保持视觉化的思念,就需要某个东西来维持他们之间藕断丝连的联系,女儿显然承担了这个作用。菲利茜从不避讳向女儿提起她的亲生父亲夏尔,甚至还把夏尔的照片摆在女儿床头,也印证了这一点。另外女儿的出现,使菲利茜这个在爱情中感到困惑的不成熟女性拥有了母亲这一被迫的身份,她在社会层面必须寻找到合适伴侣来维持自己,这也加剧了她在爱情方面不成熟的戏剧性。从主题角度,女儿,尤其是并不成熟的孩子,往往是父母意志的延申,只不过在延伸时也因其纯洁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所以在几个关键节点,女儿都代替菲利茜自己,帮助她,也帮助观众更为清晰地了解人物此时的状态。
整个故事都在围绕需求去展开。伊莎贝拉和罗欣,这两个分别拥有了玛佳丽亲密和激情的人,都认为玛佳丽此刻需要伴侣,却忽视了玛佳丽或者说完美爱情的本来面目。故事的空间设计上,杰哈和艾蒂安都曾成为过这个伴侣的备选,却没有一人能够走进玛佳丽的葡萄园。
冬天的故事
菲利茜与夏尔
影片开头:两个人在度假时候的亲密体验。通过感性的角度描绘一段幸福情侣的关系。
这种激情体验在故事后来成为菲利茜的回忆,进而上升到亲密关系中的共同经验。
引子:菲利茜怀上了夏尔的孩子
怀孕是某种承诺的体现,迫使主人公尽快作出承诺
转折:菲利茜给夏尔留错了自己的地址
如果说口误是某种潜意识的表达,那菲利茜此刻应该是进入了激情过后的倦怠期
结局:两人时隔五年后在公交车上偶遇
孩子的联系使他们完成承诺
菲利茜与理发店老板
关系初始:两人在一起工作。菲利茜与理发店老板产生感情
长期的工作相处使他们达成了共同经验,这是亲密的前提
亲密交谈:在选择是否搬家的谈话中,菲利茜讲述了关于她和夏尔的事情
极其亲密的沟通,菲利茜和夏尔的经历与转折是在此时交代的
一个挑战:菲利茜跟随老板搬到了乡下
同居生活是承诺的前提,也是承诺的结果
结局:菲利茜带着孩子回到巴黎
在教堂里菲利茜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召唤,最后选择回到巴黎
菲利茜与书店老板
关系初始:书店老板是菲利茜情人外的情人
这段并无亲密、激情的关系是建立在短期承诺之上的。因为需求,两人形成了承诺关系
矛盾:才华横溢的书店老板与朋友高深谈话,令文化水平不高的菲利茜无法融入。但老板此时仍旧希望与菲利茜建立长期承诺
谈话上的缺失实际加剧了他们在亲密方面的不足,然而书店老板渴望的愚蠢爱情(只有承诺)令菲利茜无法接受
转折点:共同去看莎翁戏
菲利茜在拒绝的过程中终于表达了自己此刻的想法:她无法建立长期承诺。这种表达反而使他们关系变得亲密,进而引申出共同去看戏的片段。菲利茜之前在教堂中接受的模糊的召唤,此刻终于在戏剧中明白自己内心所期待。
从不亲密到亲密,这种动态变化的起因是两人关于爱情关系的争执。相较于被动的召唤,菲利茜进一步的,开始在真正的矛盾中发掘自我,意识到亲密、激情才是建立长期承诺的前提。也是因为看戏——这个无声的亲密交谈,两人摆脱了爱情困惑,建立起纯粹的亲密友谊。
对于这段只有亲密和承诺却缺乏激情的关系,菲利茜处于不自知的状态。这种亲密一方面铺垫了两人的关系基础,另一方面也承担了交代菲利茜与夏尔骤然停止的关系的叙事作用。这段关系的动态变化体现在菲利茜试图在亲密与短期承诺的基础上去建立长期承诺,但最终因为没有激情而导致关系上的缺失。于是菲利茜说我只能和让我疯狂的人一起生活,显然这个出现在影片中部的片面概况不仅揭示了激情的重要性,也体现出菲利茜此刻模糊不自知的状态。
菲利茜与夏尔的“完美之爱”是有动态的变化过程。两个人的初次接触建立在无与伦比的激情上。这段激情相处引出了两个严重威胁爱情的话题:倦怠与怀孕。然而这两个威胁却成功帮助菲利茜把激情关系转变为完美之爱——倦怠过后的分别让她把激情关系变成了亲密回忆,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则暗示她心里做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