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谚云:开斋节的月亮(ईद का चाँद)。
印度人久违重逢,见面说,你都成了“开斋节的月亮”了。(至少印地语使用者是这样说的)
自13年4月回国,转眼4年过去。4年间,我大学毕业,稀里糊涂找了份工作,平平安安做到现在。想起这段印度留学经历,常会觉得不真实。甚至会怀疑我可曾真踏足印度,在那儿挣扎学习生活长达八个月。掐了掐手臂上松软的肉,答案是一个大大的“是”。
12年9月,我和7名大学同班同学坐上飞机前往印度,学习印地语。我们在香港机场中转。香港至德里的飞机上,空乘大妈(真不是年轻美女)凶神恶煞,面目可憎,服务态度一个“差”字如何能说尽。回国办理登机手续时,发现印度机场地勤人员服务态度与上述大妈如出一辙。
下飞机,等呀等,最后与其他学校外加一名某中亚国家留学生一起坐上了前往阿格拉的大巴。下车时,发油,脸油,互开玩笑说,你头发上的油可以煎鸡蛋了。
就这样,我们的印度生活开始了。
阿格拉隶属北方邦,在天朝这里无甚名声。但这座破败的小城确是莫卧儿王朝的古都。莫卧儿王朝是印度最后一个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在这个处处是人屎牛屎的阿格拉,留下了不少古迹。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举世闻名的“泰姬陵”。不远处,阿格拉堡与泰姬陵隔着臭臭的耶姆纳河,就这样千年万年,含情脉脉,相望着。倘若天气好,站在阿格拉堡顶上能抓拍到泰姬陵最美的一面。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且说,举世闻名的泰姬陵,确实名实相符。用眼看,近看远看,总是美。用相机拍,左拍右拍,上拍下拍,正拍倒拍,总是画。然而游客真多,多到倒胃口,多到进入泰姬陵内部时我总是能闻到一股臭脚丫子味,多到即使她举世无双,我也不想再去。附带一句,某次看印度电视剧发现,大概是由于泰姬陵背后的历史,在现代印地语中泰姬陵(ताज महल)一词竟引申为“爱情的坟墓” 。这座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集东西方能工巧匠之智慧,莫卧儿王朝举国之力建成的泰姬陵,我这一生或许看这次也就足够。但终我一生,我都不会忘记她。她将和我这段在印度生活学习的经历一起成为一份宝贵的记忆,成为我人生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我年轻岁月的纪念。
在絮叨絮叨,为了避免与德里红堡重名而更名的阿格拉堡。莫卧儿王朝几次迁都,但阿格拉给它当首都的时间却是不短。阿格拉堡即是莫卧儿王朝在此处的宫殿。阿格拉堡由印度红岩建成,经岁月洗礼,红色的墙体,处处可见各类痕迹,散发出迷人的韵味,让我不自觉地想要亲近。比它美上千倍的泰姬陵只让我觉得冷冰冰,想要近而远之。这大概是因为泰姬陵即使再美,也只是座坟墓,是死人的家。而阿格拉堡,饱经风霜,身残体缺,却因着曾有像你我一般活生生的人居住其中,弥漫着人的气息。这座宫殿真真实实亲历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生离死别,以及王朝的盛衰交替。即使再过上许多年,人留在其中的痕迹大概也不会消亡吧。毕竟,唯有人才能赋予建筑物生命。
我永远记得参观阿格拉堡那天,很热很热。我们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形象之猥琐狼狈,请自行想象。翻看那时的照片,却发现照片上的我们是在发自内心的微笑。那一天,我们坐在阿格拉堡楼上阴暗、矮小的房间内躲热,从那些雕刻精致的小窗户里发现了泰姬陵最美的一面,也看见了死水微澜的耶姆纳河,也留下了大学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我想我怀念的不止有印度,我在印度的日与夜,人与事,更有那回不去的时光。
当年相识于印度的诸位还真是成了“开斋节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