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跃迁》,可能错过跳出思维层级的机会。
无论是因为幂次法则,还是新闻记者一贯的渲染手段,我们被“阶层固化”的不安全感挟持,以为达到成功标准的财务自由就可以跳脱焦虑,其实是掉入“盲目读书——选择太多——自控力消耗——盲目读书”的死亡螺旋。
“在今天,人与人在知识获得上是公平的,眼界的差距会反馈到心智上。这个决定因素,就是视野开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视野开放,是站在山外看此山。就好比孩子调皮是出自天性,妈妈看到火冒三丈,而旁观者则认为妈妈过于苛刻。当我们处于情绪中时,最容易陷入死局。《跃迁》里提到的ETA脱困四问是非常不错的工具。
“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能级跃迁是个人跃迁的三个阶段。”
不予夏虫语冰,看书的和追剧的就不在一个认知层级。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至少得踏踏实实、带着问题看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吸收精华后整理进自己的知识系统,然后做输出。这可不是简单的OEM,而是像华为一样,先代工,再模仿,然后做自己的品牌,还发展出创新。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无论是《刻意练习》,还是《深度工作》,甚至包括这本《跃迁》,所有关于成功或者个人成长的根本精髓,都是“专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以前的人没有网络、没有高铁、没有一切节省时间的高科技,仅仅凭口耳相传,却能留下许多令今人为之惊叹的旷世杰作。我们以为古人一天的时间非常难熬,但是当他们专注于一件事,沉浸于心流之中,成果斐然。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探究核心问题,并且保持深度思考的习惯,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上帝造人时并没有让他们工作,直到人偷吃了智慧果,由此可知,人性天生是好逸恶劳的。想有马甲线,首先得去锻炼,而且也没有人保证多久之后就能成功,那些知名的IP大咖可都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寂寞和坚持。我们不是武侠小说的主角,走狗屎运的得到前辈几十年内力,也许我们不过是胡迁笔下的路人甲。
佛学有一种内观的禅修方法,是往内观察自己身心实相的一个方法,以智慧洞见一切烦恼的根源。找个时间,安静的和自己内心对话,找到目标,然后为之付出。正如《跃迁》里那句“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18E97DZ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