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结构
2~4岁的孩子,逻辑思维逐渐萌芽,他们渐渐明白,原来故事是有开始、经过、高潮、结尾的。比如你在讲故事的时候讲到一半就结束,哪怕是他第一次听的故事,他也会迫切地追问你:“后来呢?”对于他们喜欢的故事,几乎不会出现听到一半就自行跑开的情况,而是通常都会认真地听完整个故事。
2.学以致用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在2岁左右会出现“延迟模仿”的行为。所谓“延迟模仿”是指当原型已经消失之后模仿才开始。幼儿最早的模仿是看到什么就模仿什么,但当幼儿成长到16个月左右的时候,会出现延迟模仿,他们即便当时没有模仿看到的动作,之后也会模仿。
3.有所偏好
2~4岁的孩子对故事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已经有了明确的喜好,并会相对明确地表现出来。孩子主要的表现方式有:
(1)明显喜欢某一主题或某一类别的书;
(2)当书中出现自己不喜欢的情节时会要求家长换一本;
(3)有时书中出现不喜欢的角色甚至会出手打画面中的角色。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表达自己喜好和参与阅读的方式。请家长们不要误以为这是任性或是不良阅读习惯的表现。
因此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在选择书籍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选出他想听的故事。如果在故事讲读过程中孩子要求换书,哪怕这本书是孩子刚刚自己选的,也不要强求孩子必须要听完才能换。如果孩子对某一角色反应过于激烈,也应及时安抚,必要时可以换一本书讲,而不必要求孩子必须接受角色,甚至嘲笑孩子对待故事的态度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