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又一位老人去世了,不知道她的具体年龄,大概七十五岁到八十岁之间。算不得高龄,但也着实活得够本了,想起她的小女儿已经先于她之前几年就走了。
胃癌,大概半年之前查出来的,因为年纪偏大,所以医生不予手术治疗,直接在家里静养。说的不好听一点,也就是在家里等死的。前期老人还能偶尔出门到街上与其他老人一起聊聊天,后面这两个月就只能躺在家里生不如死了。家人说疼起来感觉好像内脏都绞在一起一般,痛不可描述。
现在正是秋收忙碌之际,前两天老人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就频繁回来,邻里们都猜测大概是老人要不行了。昨天下午,老人的儿子向母亲询问还有没有蜀黍秸,与老人儿媳妇一向交好的二妈去探望了一下,说老人已经开始憋气了,感慨老人瘦了出来。
我对这位老人的印象要追溯到十几年之前,自从上高中之后就很少见到了。印象中的老人体态略胖,头发花白,今年上半年老人刚刚查出胃癌没多久的时候又见过她一两次,那时候的她头发已全白。而又经历了这半年病痛的折磨,削瘦之状不必亲见也可以想象。
这位老人并不是我们一家一道的,虽然住的比较近,也并不需要前去吊唁。只是由她而产生了些许感慨,想起了自家的老人们。
我的奶奶和姥爷都是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我也从未见过他们的照片,也就无从知道他们是何模样。大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应该还在上小学,如今只留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印象,大爷爷则是在我上大学期间过世的,我甚至并未赶回来参加丧礼。
我的爷爷和姥姥如今都已年近九十,姥姥长爷爷一岁,前两年两人的身体都还很是硬朗,姥姥还能到处干活儿,爷爷也能骑着三轮车子四处赶集;而就这一两年功夫,姥姥已经常腿肿、喘不上气,爷爷也经常腿疼得厉害,走路没有以前利索了。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得不面对死亡,这是任谁也无可逃避的。能够较为顺利安然地活到年老,已是人生完满,可以知足了,若是遭遇半途意外,也是没有任何咒可念的。
半个月以来,一直忙于收花生、掰玉米,过程中不幸罹患感冒,又不能停下秋收专门养病。全身酸痛无力地干着纯粹的体力活的时候,甚至都顾不上思想,连一直坚持的早晚读诗诵经也在无意中自行停止下来。
而今秋收终于告一段落,病也初愈,重新思想起来又有不少新的感悟。小的时候,小到还不是很明确什么是死的时候,想到终有一天会死,就会莫名地沮丧难过起来。慢慢长大后,追求很多东西,于是变得忙碌,忙到没有时间再想到死。直到有一天,死亡降临到自己的至亲之人,突然一下子如梦初醒,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
人生苦短,人生路却漫漫。把握好生命中可以掌控的每一天,活在当下。干了这碗鸡汤,打起精神来用心生活。
一路走好。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