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大概是上道了,因为我发觉写作蛮有意思,乐意继续做下去,而且我再看之前写的东西,发现自己有进步了。
写作,我从没想过要当一个...像是简奥斯丁那样的作为一名职业作者。我希望我的写作只是一种生活感触的输出项,而非为了成为作家需要太多考虑和迎合市场需求。
(嗯,简奥斯丁不用。但我这贫瘠的家底儿,估计很难不为众口难调的需求搞到不为五斗米折腰饿死自己,或者过于迎合把自己的世界搞得乱七八糟...为了两个都不选 我还说选择用其他方式谋生计好了)
但我仍然希望,未来的自己是个足够专业的作者。
这方面我比较喜欢的有吴军,李笑来,还有写出《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狂热分子》作者均不是专职作者。写作不过是一种自我内在沉淀的表达输出方式罢了。
最近,我比较喜欢在某知识类平台作交流(而且有件悄么么开心的事,我那三言两语的留言持续了大约半个月,在昨天下午系统提示我有了1000个赞)。
关于那些主题的发言,我其实有给自己约定了些小小规则:
1字数不要多,最好就几句话,且有分段。好照顾大家的碎片阅读体验
2要引申,最好能基于自己所在专注领域给些补充
3牵涉到具体观点需要可溯源,如是出自哪本书,或者为避免中文译名不一致备注英文
4大家都不是一个领域,因此避免术语。我会去想,怎样的生活例子更能让人快速明白
...
其实回过头来看,这不就是写作训练么。
写作不是记日记想啥写啥。它是种交流,咱需要考虑到对面的读者会是怎样的体验,然后如物细无声的进入对方心田。
不然自己get再多,不能扩散出去,对得起那些被人类数千年沉淀和累积下来的知识么。要知道可以投胎成为可以运用文字的人类,那可是老天给的恩惠。
嗯嗯,为了说明这段,附上段书摘给你:
“人类的进步,从一万年前开始陡然加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字的出现使得知识和经验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传递。...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前后两代之间只能通过基因传承信息。一只被蝮蛇咬死的老鼠的基因就中断了,而具有躲避蝮蛇基因的老鼠则将这种信息传递下去。这种不断试错,以生命为代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效率实在太低。”_《态度》的序言部分
有时在想,站在众多知识面前我们不过是那个接力的。我们当然有义务,梳理并攫取当中的一部分,附上自己的洞见,分享给他人呀。
写到这里,想跟你说说我体会到的写作的好处:
1.
它是思路梳理的过程,我时常开水些都时候只有个模糊的感觉。等把它当做文章写完以后,自己的思路也清晰了。
2.
它是在训练大脑反复提取存储的记忆。ps.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记忆变差不是记不住而是提取困难。因此一方面在写的过程就是在做提取,一方面写成文字了将来你需要时候就可以用手机电脑这个“外脑”帮助自己做提取了呀
3.
这一点比较个人化。我自己大概是因为需要写作,自己的生活似乎慢了下来。做为理工科女性,此前的我会倾向那些公理公式,还有那些学术文献,干条条数据以外似乎其它文字都是多余的。自己写的东西也是干巴巴的。而现在,我需要了解如何写才能让对方更好的接受到。因此我的阅读多了更多选择,比如那些散文怎么描写心境;那些“鸡汤文”为什么有人去看 因为段落层层铺设还有措辞 细细去看都是蛮用心的。我会做摘录,慢慢的我的阅读面也就发生了变化。
记得我的上一篇文章么,关于怎么看待美。我说不存在完美 但你能体会到这个多维世界里某个点的美好欣赏它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接触到的世界也就更加丰盈了呀。
文末惯例奉上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