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一直让我惊讶不断,感觉有很多自己的能感到却表达不出的感受,被作者编织的很有条理,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到我的面前。
印象深刻的便是每个困在自身认知中的人,如困在一个个信息茧蛹中,个人偏见会被社会和科技不断强化。但这些认知大多是细碎小事,一旦真有“黑天鹅”事件,例如新冠疫情这种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件发生,每个人仿佛一下子打破了自身厚厚的壁垒,所有人都同呼吸共命运,如全世界瞬间心流一般,万众同心,众志成城。
在这些时刻,由于一些基础共识,人们自由生长的认知参与到社会公共空间中,被社会共识和他人认知锤炼,也许会爆发出很多璀璨的火花,也许会进入更加牢固的认知“二次茧房”。无论是被社会共识同化还是被自身认知强化,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人的认知不断和社会共识碰撞融合,人的生活和科技也是如此。
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将科技拟人化,讲述了科技从出生到慢慢成长直至成年的历程。
他虽然在自发的状态下自由生长,但是有一个大的目标和方向,便是让发明他的人类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科技生活中,成为科技的一部分。人类发明了科技,而科技又不断的进步,将人纳入其中。
其实,科技本来就是人类意志和自然法则的结合,人性化多一点或者物化多一点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微观体现人性,宏观体现物性。无论是人性被强化,还是物性被强化,都是自然而然的道。
不必恐慌,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2021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