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这是美国百货公司之父约翰·纳梅克的名言,他戳中了所有企业主广告投入的心中之痛,后被称为“华纳梅克浪费率”。事实上,你浪费的广告费岂止一半。
前些日子朋友圈被推送了一个广告,如图↓
文案:别的孩子正在赶去培训班的路上,她已在家跟外教聊了25分钟,出门清凉一“夏”了!
当时我看到这个广告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
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广告。vipjr是什么?在家跟外教聊?是家教信息平台吗?
本着学习的心态,我点开了“查看详情”并且关注了该公众号,发现原来是做青少年在线教育的。
再看一次这个广告,我就明白了它说什么了——其他孩子去参加线下培训班,她却采取在线学习的方式,可以省下更多时间去玩。主打的是“便捷性”,降低时间成本。
我不禁自问:“线下教育的痛点,是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吗?家长会因为孩子线下参加培训班花费太长的时间,想省点时间,从而转向线上吗?”
我觉得很可能不会!
因为现在孩子都在放暑假,时间太多了,根本用不完的感觉;而且家长们普遍认为,相比较线上教育,线下的培训班教学质量更好,仅仅因为能省几十分钟很难改变现在的学习方式。
所以,初步判断这则广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陷入“知识的陷阱”,受众可能不知道你是谁。
2、主打错误的广告诉求点,没有吸引力。
3、选择了错误的比较对象,没有优势。
接下来我改一下这广告。
在改之前,先了解一下广告目的。从广告点击“查看详情”以后,看到第二个页面是这样的:
然后点击“领取免费体验课”,又进入了第三个页面:
内容实在很多,但核心就一个——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所以广告的目的很清楚了,通过广告,让用户留下联系方式,后续可能会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完成转化。
另外,我发现在第三个页面的最底部是这样的:
提供的在线学习方式是通过APP,学生的是通过ipad一类的平板设备登录学习,家长有手机家长版。这说明广告可以直接引导家长(广告都是推送给家长的,不是小孩)下载APP,同一个屏幕内就能完成转化,即使真的需要联系信息,除了原来的方式,也可以在APP里面通过广告、注册或免费体验课等方式都可以做进一步转化,例如注册送免费体验课。
整个流程下来,点击了“查看详情”,点击了“领取免费体验课”,到了填写联系方式这一步,用户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填表即有机会获得价值3000元原版教材”,这侧面说明课程都很贵啊,原版教材都3000元。原本免费领取体验课就是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文案却起了反作用。
另外,姓名和年龄一栏到底是填用户的,还是小孩的,也没说明。而且“领取免费体验课”只说了“填表”,填了以后呢?是给我一张代金券优惠券一类的吗?还是其他?在没有建立预期的情况,很多用户可能就干脆关闭不填了。而且填写电话,总会让人产生“会不会整天打电话过来推销课程啊?”这样的想法,也阻碍着用户做进一步行动。
虽然感觉问题变多了,但解决方法还是有的。
1、转化路径要尽量短,可信和建立预期
既然微信广告是效果类广告,注重的是转化,那就需要把转化路径设计得尽量短,可信和建立预期。原本广告是需要三步才能完成转化,我打算缩短至两步就完成转化,第一页是广告页,第二页的Landing页直接可以提交联系信息,建立预期,引导用户下载APP。
2、广告页改写
回到刚文章该开始说到的文案三个问题,需要一个个解决。改写后是这样的:
首先,解决了“知识的陷阱”。告知受众,这是一款学习APP,在家就能学。
其次,更换诉求,增加吸引力。利用过去孩子放假玩得太疯忘记学习的经验,激发共鸣;主打免费体验课,加上名额限制,制造稀缺,吸引家长查看详情。刚开始我也想过用“落后心理”去写,因为绝大部分的青少年培训广告都是利用“落后心理”。如“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跟外教学英语,你的呢?”,但最后还是作罢,因为如果激起家长的“落后心理”,首选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参加线下的培训班,因为质量更好,更能保障自己孩子不落后。而“在家就能学”的,能保障自己孩子不会玩得太疯的,线上教育就可以了。
最后,调换家长脑中的比较对象,增加产品的优势。从原来的线上培训省时间VS线下培训,变成参加线上培训VS玩太疯不学习,很明显“参加线上培训”是更优项。
3、Landing页合并后改写
在原来“领取免费体验课”的地方替换成“提交联系方式”功能板块,省去了大部分的内容。因为太多的内容会引发用户太多的疑问,而太多的疑问往往并不是太好的事。至于没有表达出来的卖点,在用户体验过课程以后,自然就有体会了。另外,在关键的一些点改了一下,“800元”用来提高体验课价值感知,让更用人留下联系方式;同时在“免费领取”下方建立了预期,让用户知道整个券怎么用,引导更多人下载并登录APP。
PS:
由于不了解该公司和产品的实际情况,所以上面肯定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相比较广告渠道的巨额投放费用,广告的制作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如果能一再优化,渠道的费用就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
最后感叹一下,现在的大数据广告做得太不精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