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拉长一天的时间,最好的方法不是熬夜,而是早起。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总会觉得困倦,从自我发展角度来看,这种状态实在不妙。疲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出现的阻碍,不能合理解决的问题。
工作方面,之前自己一直在培优方面做努力,而本学期的工作中心放在了补差上。这个班级虽然不能说自己倾注情感最多的班级,但是在教育改革方面却是最科学与系统的一个班级。这些孩子们看似在跟着自己学习、成长,其实自己也从这群孩子身上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每个孩子有自己个性化优秀的地方,追溯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都是自己教学生涯中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是自己在育儿道路上的榜样。
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中,自己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与成长。虽然还没有经历考试,但是通过孩子们的作业与当堂小检测是有很直观的感受的。但是遗憾的是自己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感受。要求在不断提高,逆风飞翔所花费精力也在不断升级,对于不满十岁的孩子们来讲,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也没有适度的心理疏导,孩子们很容易出现情绪。哪怕这是一群优秀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调整,家庭教育能够紧跟学校教育家庭中的孩子最收益。遗憾的是还有部分资质不错,家庭教育却处于掉队状态中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最难受,学习上的压力、心理上的压力会让孩子很郁闷。老师把孩子定为着重培养对象,可是孩子比起其他同学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有种跟不上的节奏。这部分孩子如今最消耗自己的精力。
孩子的家庭氛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通过一次两次的沟通,让家长发生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思考自己能思考的事才是现实。教育这件事跟玄妙,孩子的突围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自己把孩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样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孩子跟不上怎么办?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自己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多给予孩子关注,在班级群内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家长。
面对既想让孩子取得突围,又不忍心孩子付出的家长,自己最近很容易从心理上站在家长的对立面。这对孩子的发展,对自己的工作开展都是不利的。海纳百川,胸怀还是自己的必修课。大音无声,大象无形,润物无声才应该是教育本该有的模样。改变孩子,首先就是要改变自己。从自己开始,从陪孩子呢玩耍开始。知识性的学习永远放在心理成长之后。
合理规划时间,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在重要的事情上驻足,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