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年鉴,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去年创17年来新低。
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
是天价彩礼吗?还是高房价、高教育成本?亦或是996的工作模式,没有时间去谈恋爱?
5、60年代,结婚非常简单,家里有条件的,摆上一桌酒,然后请人吹响唢呐,新娘坐坐轿子,再撒上一把糖,邀请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吃个饭,喝个酒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到了70年代,结婚流行“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
到了80年代末,由于深受改革开放的影响,结婚的“新三件”变成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到9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悄然发生了变化,空调、摩托车、电脑。
进入了21世纪,结婚的条件由以前的“三大件”变成了买房和买汽车,甚至给女方数万到数十万甚至百万不等的彩礼。
房价的节节高升,让普通家庭望房止步,买一套房,几乎掏空一个家的积蓄。天价彩礼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曾经结婚的“三大件”,是生活的必备品,更是表示对女方的看重,表示有能力给女方生活保障。
以前结婚,讲究排场和实用,现在的更多的人是追求优越的生活,有些女性甚至想通过婚姻来实现有钱人的生活。
可是,如果两个人的三观不一致,这样的婚姻真的幸福吗?
小到买衣服、喝咖啡,大到买车买房,争吵不休的夫妻比比皆是。
你喜欢去看山,他说好累;你喜欢去看海,他说危险;你喜欢看书,他说无聊……
婚姻中两个人不同步,你喜欢向左,他偏偏往右。
因为三观不合,最终悲剧收场。
林心如在采访时说,她的父母在他12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因为林心如的妈妈是个优雅的人,喜欢养花。林妈妈特别爱干净,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就算下来扔垃圾都要穿戴整齐。林爸爸一表人才,虽然会赚钱却很少陪林妈妈,也不洗澡,衣服、东西乱扔,老是往林妈妈的花盆里扔烟头。
后来,林妈妈遇到了现在的继父,继父会陪林妈妈逛街、散步、旅游,给林妈妈买她喜欢的漂亮花盆,一起打理花花草草,还帮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起研究菜谱、做美食。
因为三观一致,林妈妈和继父相处得非常舒服。
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与萧珊女士结婚28年,巴金对萧珊极尽呵护,而萧珊也是尽可能地理解支持丈夫,一直相濡以沫,没有红过脸。萧珊走后,巴金把萧珊的骨灰放在床底下30年。巴金与萧珊的爱情佳话成为了婚姻典范。
战争年代的“异地恋”,有太多的变数,身边的朋友都劝巴金再找一个,萧珊那么年轻,不可能等他了,但是巴金坚信:战火可以炸毁一切,但却毁不掉人心。
经过8年的异地恋,巴金和萧山结束爱情常跑,步入与婚姻殿堂。婚后,巴金负责写稿赚取生活费,萧珊负责持家。
可是在他们结婚22年后,巴金被定为“罪人”,每天一大早就得去上海作协接受批斗,遭受的非人待遇。但是每次回家时,受尽折磨的巴金都笑着骗萧珊说没有受苦,每天都要靠两颗安眠药才能小睡几小时。敏感的萧珊一直提心吊胆,忍受心里折磨。他们还被关进同一个马桶间,为了保护巴金,萧珊甚至挨了打。
正是因为这样互相扶持、互相理解的幸福婚姻生活,让巴金在萧珊走后,依然坚持独自过完余生。
婚姻中,对方虽然喜欢喝咖啡,却能够陪你去和奶茶;你喜欢看书,对方喜欢打游戏,他愿意听你说书中的趣事,你也接受对方玩游戏的快乐。
婚姻不是博弈,婚姻应该是男女久处不累,彼此舒适的一种生活。在选择伴侣的过程中,应选择能够选择能够和你彼此成就,而不是彼此消耗的伴侣。
正如王琨老师说的那样:“同频才能共振,交流才能交心”。三观一致的核心就是要做到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所以能够三观一致才是选择伴侣的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