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一个闺蜜即将休完产假,要回去上班了,可是却有点恐慌。“人事有变动,业务有变动,规矩也有变动,每天都有新的业务知识要学习。大半年没上班,怕一时适应不了要犯错误。”她在银行上班。
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今儿学的东西明天可能就过时了,即使大家拼命地去学习各种新知。市场也迎合这种需求,各种付费软件层出不穷,比较火的就有“得到”。各路大神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大家,方便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得获取。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会陷入一种“无效努力”的焦虑中。
怎样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利用底层规律和时代趋势,聪明地勤奋,放大个人努力。这就是《跃迁》这本书要给大家回答的 一个问题。这本书由新东方名师古典以他最近5年来学习的底层数学、进化论、系统科学的框架,配合身边高手的案例、结合生活的场景,把高手的心智和技术展现给大家。
说实话,我很少看这种畅销书,担心这是一本所谓的成功学鸡汤书,可看完之后却大呼过瘾。但我不敢保证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除非你也遇到了下面的一些困惑。
我要离开北上广吗?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参加了很多社群,可是张口却还是不知道说什么?
为什么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什么成就感?
等等。
有困惑是好事,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困惑能引发你的思考。《跃迁》这本书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围观身边的人,你会发现很少有人在做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临近毕业的时候,甚至是工作了三到五年的职场人士,都有很大的困惑,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相比过去十年,我们身边的机会是多了,但处处有机会却等于处处没机会,因为处处是机会带来的是处处是竞争,所以成功的概率反而变小了。当资源更加丰富的时候,考察一个人选择的能力就很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什么书?认识什么人 ?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
这些问题,仅凭个人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你有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要有一种巧劲儿,去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就像投资高手一样,这里你就是自己的投资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我们很多人毕业之后其实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天赋和激情,所以迷茫。一年前,我有一个学UI设计的表妹硕士毕业,面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在深圳和家乡省会城市的两个offer之间纠结,来问我的意见。我当时告诉她可以优先考虑深圳,因为一线城市机会多,其实不只是机会多,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优秀同行。等你的眼光上去了,竞争多了,自然会品味出自己的优势和激情,你也有资源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也是古典书中所说“头部效应”。想要在职场生涯实现跳跃式的成长,光凭努力还不够,你需要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所在行业具有高价值且有优势的领域。具体来说你要知道你所在行业最好的公司,所在公司最好的部门,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实现职场进阶。如果你知道你的优势,你要确保你的优势在所在高价值区同样也是优势。所以说价值大于优势,只有方向正确,资源、技能、优势都是可以慢慢积累的。当然高价值区自然竞争大,如果你的优势不足以当第一,那就搞差异化竞争;如果无法上主战场,那就先占领二手战场;如果综合能力胜不了,那么就找一个细分领域,然后从一个小头部,去更大的头部——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捷径。
理解了头部效应,就可以帮你解决上面的问题。是否要离开北上广?如果你是处在高增长阶段,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再待几年,看是否能跻身头部;如果增长放缓,回去也是一种聪明的战略性转移,关键你能否找到高价值区,并定位你的优势。除了在工作中,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借用,比如看书,找到头部/重点能够帮你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你的优势,专注力就是那锦囊。上天给我们无限的机会,可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在这个快速发展,贩卖焦虑却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参加了很多社群,可是张口却还是不知道说什么?”。一句话来说,你看的那些书,零星获得的知识在你的大脑中都是一块块豆腐脑,没有形成一套知识体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遇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尽的,想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带着一颗“功利心”去问“我要为何而学”,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说最近的我就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如何创造一个更好的自己?”“如何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什么是精力管理?“”“什么是认知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控制力”。带着这些问题我再去列一些书单,涉及自我成长、习惯养成、认知科学等方面的书单,进行系统、深入的阅读,并尝试用读书笔记的输出方式倒逼自己进行思考,内化,变为自己的知识。
在你知道你要学什么、提高什么技能之后,这时候你要考虑的就是就是怎么学和怎么用的问题。学我记得之前我们高中的时候班级里大约有20名女生,相比男生而言都更努力,可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实这里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更深入得来说是认知效率的问题。如何将大脑里面的知识从一个个零散的豆腐块变成坚不可摧的“知识晶体”,可以随手拿来用才是关键。这里需要用到四种常见的知识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比如说上面我提到的精力管理中涉及到时间管理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就是一种关联结构。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孤军奋战往往事倍功半,学习同样如此。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加入了“言己社”的社群,4-5个人组成一个自我成长社群,进行联机学习。具体来说大家会设定每个月的主题,比如自我成长、认知能力、情绪管理等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设定2-3本共读书单。每周日晚上大家在线分享阅读感悟,并对有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每月的第三周还会有一次线下圆桌会议大家面对面得对本月主题进行深入分享,并做好笔记。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除了增加了自我约束力,为了在每周的分享中有东西可讲,我必须要设定每周的周计划并按时完成,同时按照规定的时间读完书本之后还要有所思考和输出。更重要的是个人思维是局限性的,在群体的碰撞中借力,我获得了更全面、深入的对相关主题的理解。这就是联机学习的好处。
我们知道了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里如何去抓机会、怎么去学,已经前进了一大步,有很多聪明人都已经做到了这些,但要将聪明变成智慧,我们还需要更大的格局、眼界和系统思考的能力。所谓系统思考,就是摒弃线性、局部、表面的观念,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回归本源,找到背后的本质动因,俯视整体,站位全局。最近在上海有一起恶性事件发生,一外地来沪务工男性持刀砍向三学生一家长致两死两伤,全城哀痛。有人建议恢复收容遣返政策,将这种人送回家。但送回家只是将一个问题从上海移送到外地,从全国这个更大的系统来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今年4月,在米脂县也发生了一起袭击学生事件,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7人死亡。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将嫌疑人处以死刑,也不能弥补这些家庭受到的伤害,更不用说也预防不了此类事件的再一次发生。从根本上来讲这是社会心理健康的问题。再举个例子,曾经相爱的一对感情破裂,以离婚收场,双方需要平分家产,男方为了让女方拿到更少,不惜将所有家产贱卖。一时来看似乎解气了,从整个全局来看,其实自己也很吃亏。
只做头部,联机学习,终身提问,系统思考这些就是作者告诉我们实现人生跃迁的秘密武器。具体怎么掌握只是看书不够,需要你去不断地实践,加以反馈,从而实现飞跃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