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只靠天分成功,即使上天给予了天分,但个人的素质要靠自己去提高,一个人的努力能将一个普通的人变为天才。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是聪明或愚钝,只要他愿意,都可以通过行动来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只不过付出的努力要比别人多一点罢了。即使是心性愚钝的人,别人用一分努力能做成一件事,而自己不怕吃苦,用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一样能做成那件事。古往今来,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天资不好的人,看似不可能成功,但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素质,最终成就了一番别人难以企及的事业。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由于放弃了自己的努力,最后反而变得一事无成。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杜甫和伤仲永为例。
杜甫是唐代与李白齐名的一位大诗人。然而,杜甫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与同龄小孩相比,甚至还显得有点愚钝。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曾经中过进士,当杜甫出世时,他对这个小孙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为杜甫的父亲素质不高,笨头笨脑的,不能继承他“诗书传家”的事业,如今有了小孙子,总算看到了后继有人的希望。谁也没想到,杜甫也许继承了他父亲资质不高的禀性,脑子不太灵光,五岁的时候,许多同龄小朋友都会背不少诗歌了,他却连一首短诗都背不了。爷爷看到孙子读书如此不长进,很生气的斥责了他一顿,还罚他一天不准吃饭。受到责罚后,杜甫心里很难过,从此他发愤苦读。每天天刚亮,他就马上起床,到离家有一里多远的小山岗上读书。刚开始读书时,杜甫感到很困难,一首诗读了很多遍都背不会,但他丝毫没有气馁,依然不烦不躁,不管读到多少遍,一定要把一首诗背下来。清晨的山岗上,伴随着松涛鸟语,他整个身心都融入到读书上了,痴迷的诵读着。晚上,杜甫在书房总要学习到深夜,就连上床睡觉时,他还在心中默默的念诵当天所学的诗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忘我学习,慢慢的,杜甫觉得自己的领悟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发生了变化,以前不能理解的东西现在能理解了,不久后,他一下就能背五首诗。从这以后,读书和学习对他来说非常轻松。一年后,他能熟背300首诗,而且全都能默写下来。12岁时,他就成了家乡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可见,即使天赋不太高,但只要加上自己的勤奋,一个人也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反之,哪怕一个人的天赋极高,如果不去努力,久而久之也会变得平庸无奇。我们小时候就读过的《伤仲永》的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在这里不再重述。
所以,我们永远不要迷信所谓的天赋。要想成为天才,必须具备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断追求进步的冲劲,具备越挫越奋,百折不挠的韧性。
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以往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上面磨练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能这样去下功夫,自己在这些小事上,进入了一种非常专注而又放松的状态,“本心”的妙用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了,再慢慢地培养、扩展它,内心的能量就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明显。而内心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带给一个人更深的洞察力,让他看到事物的光明面,这时就会感动人心,促使一个人发生脱胎换骨般的转变。所以不管你做一件什么事,要想在这方面获得卓越的成就,最大限度的表现出你的天赋,就必须把发自内心的原动力激发出来。当你做一件事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当时的动作上,用心灵感受每一个细节,好像这件事是天下最神圣、最紧要的一件事,你的心灵平静自由,忘我地做着这一切,内心充满一种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与激情。这样用心灵去做事,而不是用头脑去做,就会逐渐把这件事融入你的心灵,无为而无不为,拥有一种大智慧。而你的心灵达到这种境界后,一种正面的能量就会推动你一直向前努力。
让我们坚持用心努力的做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