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事,我再次回到老家,同行的还有家里老三。一大早在北湖宾馆吃完早餐,我们就出发。这一次我们不走寻常路,不再从仙女湖而是从新欣大道东陂上高速。结果一路聊天忘记开导航,车子不是往吉安方向开,最后开到宜春去了。这是近10年之内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两个被迫来了一次“宜春半日游”。从宜春重新上高速时,都已经快早上十点,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时间不知不觉就消耗在路上。
刚开始的时候,内心既懊恼又有点焦躁,言语中也透露出这么一种情绪。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既来之则安之,我开始打量起窗外的景色来:靠近宜春高速路两端的绿化搞得非常好,树木葱茏郁郁苍苍透露出一股逼人的绿意,一眼望去蓬蓬勃勃充满无限的生机,这在其它地方还是比较少见的,让人内心产生一阵阵愉悦感,不由得想起了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车子拐上吉安高速方向后,我和家里老三谈话变得更加密集起来,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实践,从工作经验教训到为人处事道理,从家庭琐事到人际关系,从物理学的熵增定律到逆人性的延迟满足感……应该说涉及了很多个领域。两人很多观点不尽相同,有些甚至完全相反。因为二十几年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塑造了我们不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候进行坦诚思想的交流,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过程总体是愉悦的,在交流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与别人交谈,都会感觉对方思想贫乏、内容空洞、言语无味,尽是一些陈年谷子烂芝麻的琐事,简直就是在消耗生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要的是真诚坦荡,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前提。从真诚和坦荡出发,你所说出来的话要么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言之有物,要么积极正面、答疑解惑、生动有趣;最糟糕的交流方式是说一些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不切实际的话,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属于情感的零交流;至于消极抱怨指责批评之类的交流话语,那就更加是不足取了。
回到家以后,父亲也刚刚从医院回来。医生诊断他脑梗,已经住了几天院。八十多岁的年纪,各种各样的慢性病慢慢找上身来,这是一个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父亲的心态有点消沉,做子女的除了多陪伴也没有更多方法。人生就是一个抛物线的过程,如何正确的对待它?现在看来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能够牢记“生命中充满了兴衰变迁”这个道理,遵循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面的思考,很有可能会过得更自在洒脱一些,也会过得更快乐一些。为此,就正如斯科特·派克所言,我们要忠于不断变化的事实,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图,保持心灵的终身成长。
中午一家四口围在小桌子上吃饭,一荤两素三个菜。我喝了一点老妈自己酿造的药酒,身体疲乏加上晕晕乎乎,到床上睡觉去了,这一睡就是两个多小时。晚上吃了点稀饭和花生米,然后和父亲、老三在乡村小道上散步。父亲因身体状况提前回去了,我和老三边走边交流,走了远远的一段路。等回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坐下来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洗澡睡觉,一天就这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