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个对于固定居所无法忍受之人,没办法接受熟悉的事物、场所,风景,因为熟悉会导致千篇一律,最后兴趣索然,甚至会发觉自己的感官会自动关闭,因为再好的风景看多了都一样,第一遍也许会惊叹,怎么会这么美!等到第一千遍的时候只想赶快走过,也就是厌倦了吧。
所以我要不定时地重新设置自己的居所环境,可以地让自己的生活保持在一种“动荡”之中,我称之为“流动的生活”。
生活中难免手残忍不住地买买买,但我对扔扔扔也特别热衷,每次收拾自己的杂物又发现了可以弃置的东西,我的内心都会升腾出一阵喜悦,丢垃圾这项活动简直对于我来说就是“战胜品”(虽然这个比喻很别扭,但我还是要这么讲),之所以是“战胜”是因为我的物品终于可以又减少一些啦!
二
前一段时间很流行“极简的生活”,发源于日本,在都市文化中算是一股清流。
我对践行极简生活方式的达人投去120%的羡慕嫉妒恨,我算了算再怎么简约还是有N多箱的东西装,搬家也很头疼,光整理不说,关键是每次搬家总会少点东西,觉得自己也没有弄丢啊,可就是找不着了,也许是落在了空间上的某个黑洞里,要么是平行宇宙里。
三
对于某些人来说安定的生活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数十年如一日,对于我来说想都是不敢想的。果然是”彼之蜜糖,吾之毒药“啊。我应该是个奇葩,这种想法,这种方式,可是大多数国人并不懂“参差不齐乃是幸福的本源”,也不太懂得欣赏个性与创造之美。
不过,偶尔嗅到同类的气息,我都有找到了伙伴的知遇之感,泪目。
林夕在自己的散文集《是非疲劳》中提到一个概念“家累”,就是安顿的生活由于添加各种物件从而产生一种牵绊之累。
林才子说到:住酒店有千般好,最好,就是提醒自己:人生如寄。
安顿带来负累,连步伐都沉重了些,神情也不够潇洒。
而我们也只能够在旅途中建立起过客的潇洒姿态,从而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地活着。
往大的层面来讲,来来去去,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都不过是过客,都不过是体验一场。
四
《红楼梦》中,你知道那个女娲补天剩下的最后一颗顽石是怎样才动了凡心,最后下界投胎变身贾宝玉了吗?
一僧一道……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到了最后,贾宝玉已经满足了还是一块石头时的愿景,轰轰烈烈地投身红尘之中,历尽百态,最终又出离而去。
五
王家卫在《东邪西毒》中这样说,“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
可是如果不去爬那座山,山会一直停留在你心里,你过不去的。
据说这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贾宝玉穿越了三个阶段,虽然山水依旧是那个山水,但中间隔着千山万水。
至于失望也许是必然的,会回想:假如我不曾跨越那座山,是不是更幸福呢?
就像是贾宝玉还是一块石头,洪七公也没有抛下妻子闯荡江湖。
可是这样的话,人间岂不是太寂寞了吗?
那么顽石作为女娲补天遗留的最后一块,他连遗憾是什么都不会懂得,更不会有悲金悼玉的一场戏。洪七公也怎么会领教,谁说不能带着老婆闯荡江湖?
六
后来我把《红楼梦》概括为“无常”,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面正真相信的地方,安置在价值观底座上。
正是因为无常,所以不必“太认真”,要进得去,也能出的来。
如果有冲动就去做,毕竟,你要和无常的世道做抵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