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处于一副懒洋洋的状态中,因为这个阶段可以轻松的获取到足够的利润。这是因为有一群具有品类价值的品牌他们在前方带头,他们总会想方设法的提高所在品类中的溢价权,并将最高价格提高到与最多市场份额相互匹配的情况。但若处于市场行情较差的时候,竞争的激烈程度则会显得尤为刺眼,不单单是顾客,而是所有人对价格都尤其敏感。无论你曾经是这个品牌中“具有高度差异化”的品牌,这时候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否则等待我们的可能就是顾客的冷眼旁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很难在失控的场面中独善其身的。
那么,在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内部努力提高研发技术上的突破,而不是通过依靠缩减经费而得以保持续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突破对顾客而言,可能是意味着退步。同时,在外部市场中,可以通过依靠赠送一些附带的增值服务,去稳定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在这点上,京东就做的很好:“虽然许多品牌通过赠送更多的小样,导致增加了自身的成本”,但也比降低价格而直接产生的利润缩减要好上许多。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因为企业只不过的增加了5%的成本,却挽回了可能直接带来10%的损失”。同时对于后期的市场行情的转好,不单单不需要在额外想出一个方法来:“如何将定价回复到正常水平”,还在行情差的时候,及时的保护住了自己的市场。
在评估市场行情是否发生转变的同时,我们不仅仅是从自身开始分析,更多的需要从竞争对手中开始分析,尤其是:“大多数人的竞争状态”,他们是否也是良好而没有受到影响的,还是已经有了一部分人的惶惶不安。因为市场中,最明显的转折就是当我们生意不好的时候,而竞争对手突然间销售额暴涨,那或许有可能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竞争对手找到了更适合应对品类竞争的方法,所以才有了我们当下的困境。对于这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紧盯着那些发展势头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的品牌,并不同将注意力锁定在他们的品类价值与差异化上,通过挖掘这两点,就可能让我们找到他们之所以超越他人的秘诀。
关注点其实还是在于竞争对手成功的打破了市场平衡、并在品类竞争中吸引了顾客的注意力,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因此而损失掉一部分市场份额。因为份额的流失全部流入到对方的手头之中,那么,它才是其次发起主动迅猛攻势最强、获得收益最高的始作俑者。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分析,“它”只是一个人,还是代表了隐藏在风驰电掣的掠夺中的一部分阴暗群体:“它们”。如果是后者,那几乎是令人心生胆寒的,因为群体的力量是很容易在短时间之内快速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如果这个时候导致我们发生的一小部分损失,都不知道是不是有阴谋在其中,我们自然是很难凭借着一己之力去进行抗衡。
试想,齐国如何以一己之力同时抵御住:“秦赵燕韩”几国的合力围剿呢?最佳的方法是“声东击西”或者“逐个击破”,甚至是“授受贿赂”及“离心离德”,因为竞争对手的力量虽然看起来很强大,但是通过利益临时集结而来的力量却只是短暂的结合,这种副作用必然也是很大的。临时间的合作会并不会让那些心怀鬼胎的团体竞争对手,卸下彼此间的防备心理,或许他们现在的重心是放在“防御背后的友国的攻击”而并非是在齐国身上。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前局势,只要能达到足够条件,并让彼此双赢,我们从其中找“任何一个国家作为切入点”,都是有可能发生对方临阵倒戈的事实存在。毕竟我们知道,如果产生了更高、更长远的目标及存在更多利益的前提下,对方完全没有理由会拒绝一个更诱人的条件。只要双方谈妥,一切合作,都可以迅速在任何情况下建立起来。
当我们已经身处最为危险的核心区域,如果没有足够的冷静,是无法让我们顺利在这场战役中幸存下来的。这时候“冷静分析”结合运用上平日里学习到的这些品类理论,就可以发挥出不亚于“空降盟友”带来力量。
因为危机的出现其实伴随着我们疏忽的因素,而这种疏忽是在还未修缮之前,危机是不可能主动消退的,所以要求危机主动迎刃而解,是不现实。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对问题的有效修缮是化解危机的前提,那么唯一的影响因素则来源于自身所做出的后续努力。若我们能在日常中建立起一种习惯性思考,那么在应急的时候则不可能会显得捉襟见肘,而应该是游刃有余、应对自如的。
当然,这也如“诸葛的空城计一样”,决定权当然不仅仅掌握在对方的手中。其实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掌握在自己的手头。因为对方在决定我们胜败的同时,我们也决定了对方是生死,如果不对所做出的考虑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其实是相当草率的,甚至可以理解为:“致命的决策”。
哪怕平时在我们看来,并没有多大威胁力的那些“非竞争对手”,但一旦联合并集结成了一股集中性的力量,也可能为我们带来恐怖的摧毁力。做这么个比方,若我们的极限负重是230斤,那么在绝对的力量面前(260斤),这每多出来的一分力量,都有可能变成决定我们生死至关重要的巨大威胁。因为这不单单已经超过了我们体力负担,还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精神压力范围之外,进而造成了被动的多重承压的负荷状态。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绝不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去承受住那些我们无法承受的力量,而应该是引兵渡河、逐步的将力量“卸”、“解”、“化”、“消”,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步骤上,通过掌握及可能调用的力量,争取在与敌人周旋的同时,快速的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经常打球的人会知道,当面对手臂力量比你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我们绝对不能拼手臂力量,否则就很容易露出劣势。因为这很容易对方找到破绽,并陷入到被动牵制当中。那么最佳的方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以柔克刚”,因为我们知道:“不发力的借力击球、轻挡其实都属于有效的防御”。
体力好的球员就如同一些资源充足的企业,这都属于他们自身的优势,当在拼资源的时候,胜利必然属于资源充足的一方。但市场中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双方资源差距较大的时候,劣势一方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发球技术、接球技术、技巧性回应,并以此提高胜率。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虽然资源充足的一方,有时候在面对技巧性较高的对手时,却不占优势,而技巧性对手却最终的赢得了胜利。因为关键因素就在于“技巧”,“技巧”如同动脑,这是一个评估如何取得胜利、赢得战斗,并成功制服对方的一个过程。在面对大举发力的竞争对手时,通常“技巧性”球手会选择避免选择硬碰硬的方式,同时会刻意的减少双方急速交锋的时间。
积蓄力量是他们最终赢得比赛的致胜法宝,所以他们通常会制定出“不断消耗竞争对手的体力”的计划。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让竞争对手感觉不到他“球技”的侧重点及真正水准。这在双方对战时能极大的打击对手的士气,并让对手颇有一种击打在棉花糖般的无力。
因为技巧性球手通常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发掘”,并“研究”出一套对己方有利,而牵制对方的一套“遛狗模式”。喜欢打王者荣耀的人都会知道,如果用辅助型选手“小明打一些如程咬金类型的那些纯肉战士”,其实要硬碰硬的情况下,可能小明已经战死,但程咬金却能以半血将其击杀。哪怕多给小明5秒、甚至10秒的时间,也很难一套将对方送回基地泉水,这已经不能说是游戏平衡有问题了,而是职业的设定就是这样。
要么选择把这一盘游戏好好继续,要么就快速投降,没有多余的结果可以让我们选。因为无策略的战败并不算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无能的自我否定。对于想要取得胜利的人而言,好好打下去意味着需要有一定的策略,这些策略可能是通过五人的布局、配合、勾引、挑衅的方法激怒对手、让对手失去理智,并做出愚蠢的行为。
想打赢比赛,就不能让射手在开团的时候站在前面抵挡伤害,而应该是通过提前沟通,让肉站在前面开团,射手、法师在队伍后面输出,辅助及时加好状态,才能在开团的时候轻松取得胜利。那么在单独对线的时候,小明这时候最佳的方法其实并不是拿人头,而是应该清晰的将自身定位为“消耗”型辅助。只有不断的通过消耗,才能为射手的回归及守塔赢得一定时间,在这个基础上小明可以出一个梦魇结合上冰杖,降低对方的移动速度及回血速度,并通过每次短暂的接触,不断的将对方的血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后续其他援军的到来,提供击杀对方的有利条件。
这种方法并不局限在单纯的“进攻”与“防御上”,主要大部分的力量应该是在“技巧性”上。对于习惯性使用“刚猛力量”的球员来说,他们的弱点必然是不习惯打“软球”。如果用“软球”来攻击对方的弱点,那是很有可能获得绝佳效果的。
通常这种情况可以让对方产生有力使不出消极情绪,而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则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松的从中找出对方的弱点,并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到切入点,用于主动进攻。
同时,在创造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将被动防御转化为进攻,这是一种技巧性技术,但前提是需要有良好的手感及一系列妥善应对的后续反应。这其实就是“卸”、“解”、“化”、“消”的作用,就犹如为何我会建议,在已经充满竞争对手的品类里,面临更加的选择并不是我们草率的加入,而是有技巧的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并结合挖掘到的品类价值,衍生出一套对我方有利的球场规则,并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适应共同参与比赛。在持续锻炼好自己的“技巧”的同时,积累其足够可用于发展上的资源,并通过“技巧”获胜,才是我们“动脑”取胜的最佳方法。
当然,如果要说王者荣耀中,“卸”、“解”、“化”、“消”最厉害的英雄,应该当属赵怀真了,二技能可以抵挡、而三技能还可以接下防弹,简直是许多脆皮英雄的噩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