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回顾下我和哈利·波特的缘分。
大概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偶然买了《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盗版光碟,我也就从此知道有个魔法世界。虽然电影中的蛇怪着实吓人,但我还是喜欢上了这部电影,挥舞筷子当作魔杖,骑着扫帚想象是在空中飞。后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家里很少买光碟,中学学业繁忙,小镇上没电影院(至今也没有),我又是同龄人中较晚接触到网络的人,于是基本再也没接触到《哈利·波特》了。其中,只间歇听到过《哈利·波特》最后一部电影上映了,扮演斯内普教授的演员去世了。直到今年九月末的时候,我关注的一位电影up主盘点了《哈利·波特》全系列的电影,重新点燃了我记忆深处魔法的火焰。正好国庆节回家没事干,不如一天一部。越看越感动,又抽时间找来小说看,在年末的时候终于全部追完了。
顺便说一下,图书馆只有一套哈利波特全系列的小说。学校里好像我和某个人同时都在借阅,每次借书时,看少了哪一本,我就能猜到另外一位读到哪了。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谈谈我对哈利波特的看法。
电影中奇妙的魔法,会动的画像,转来转去的楼梯,紧张刺激的魁地奇比赛等,为人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无疑对童年的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电影不愧是一门造梦的艺术。看了小说后,我觉得稍微有点可惜,可能是技术的原因吧,还有些精彩的想象没能还原;还可能因为电影时长的限制,好多故事情节省略了。个人觉得其实哈利波特也很适合拍成连续剧,不过不清楚会不会像电影传播的这么广了。话说回来,我认为电影中的选角基本很符合书中的形象,再拍的话,技术可以更好,但恐怕会破坏当初心中的那份美好回忆。
《哈利·波特》很被容易写成男主开挂、升级打怪的小说。放在当今大多爽文小说的环境中,哈利会被写成是邓布利多的唯一亲传弟子,获得最强的魔杖,学会魔法史上从未有人学会的强大咒语,独自打败了伏地魔。而且,最好的朋友罗恩为哈利挡索命咒而死。最后,哈利娶了秋·张、金妮和赫敏,受到巫师、麻瓜、妖精、精灵、巨人等所有生灵的拥戴。
但罗琳并没有这样写,她写的是人。哈利像我们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会被严厉的老师批评,会有写不完的作业,会有友情爱情上的快乐和烦恼。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生命中熟悉的人,甚至会看到自己。经典的作品要能够贴近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是在学校度过的,哈利波特的故事也主要是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发生的。
不仅如此,罗琳更多的写的是情。把希望寄托在哈利身上的邓布利多的牺牲,对学生严厉又关切的麦格教授的无私,在月下希望哈利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小天狼星的父爱,不苟言笑的斯内普对莉莉always的爱恋,罗恩与赫敏吵吵闹闹却深爱对方的情愫,误会过、分开过但总能重归于好的“铁三角”的友情。不朽的作品要能够贴近人心,无论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在时间的涤荡下终将灰飞烟灭,唯有伟大的情感会穿过岁月长河,温润心灵,感动你我。
这种思想罗琳也借邓布利多之口说过:
“爱比魔法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