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大概花了有10天左右的时间,每天下班回家后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看这本已经在我的床边沉寂了有4个月之久的书,很庆幸,我坚持读完了,并且由衷地敬佩哈罗德.弗来先生!尽管我必须得承认,我很潦草的粗略的浏览了一遍,但我知道我还会继续读第二遍第三遍…
刚开始,我端起这本书的时候大段大段内容描述哈罗德和莫琳如形同陌路般的夫妻生活,如一潭死水,让人觉得倍感压抑,直到奎妮.轩尼斯小姐一封来自贝里克郡的书信,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对于一个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哈罗德对自己一眼望到头等死的日子之前,一个决定改变了所有的不可能!
走在前行的路上,最开始是为了奎妮,他需要给她鼓励,活下来的勇气,因为她得了癌症,所以说,一个人有信仰是多么让人幸福!最开始,我也惊诧哈罗德为何会因为她离开了自己的故土?绝不仅仅是因为加油站小女孩的一番话那么简单,那只能成为一个开始,一个契机罢了!“试图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他离开了和莫琳生活了半辈子的家,那边花园,那片海,从南德文郡出发去往贝里克郡的漫漫朝圣之路,穿越整个英国之旅,什么也没带,什么也没说,唯有信念和无比强大的意志力,最终耗费87天见到了曾经在一起上班的挚友,曾替他背黑锅的好友!
回忆总是夹杂着痛苦,这一路,哈罗德总在回忆,仿佛重新过滤了一遍以前一成不变的如行尸走肉的生活,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戴维,想起他和莫琳的夫妻生活的改变,想起了他走掉的母亲还有那患有精神病的父亲,以及那个坏坏的厂长纳比尔…这些都是哈罗德对过去生命的回忆的朝圣之旅吧?至少我现在是这么理解的。
现代意义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朝圣者,充满商业气息和娱乐价值,让哈罗德一路变成了名人,甚至都会为某种不知名的运动饮料代言,很多人在夸大其词,歪曲他前行的事实,但还有很多人加入,人们往往刚开始不习惯孤独,但是当一个人熬过所有的寂寞和艰辛以后,反而不喜欢一群人的狂欢,哈罗德受到了干扰,他没办法用严厉的话赶走常偷东西的维尔夫,经常替他发言的里齐还有那条看起来似乎“忠心耿耿”的狗……最后出现哈罗德自己都难以控制的局面,他没有想到自己一路前行的善举和自我解嘲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自己离起点越来越远,但也离终点越来越远了,我想这就是一个人在精进的路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魔障来干扰自己,幸运的是,至少那些人放过了哈罗德,至少他又能一个人一个人向前走,没有失落感的深沉的思索!我很庆幸这样的他,就像人的这辈子总会有段无比荣耀的时刻,成为那个无数聚光灯下的焦点,很多的人开始在万千宠爱中失去自己的初衷,让自己沉醉迷茫虚妄,所以我看到这段的时候由衷的替哈罗德开心,因为他始终记得奎妮在等他,无关其他!
前行的路上回忆似乎成了哈罗德的所有,从某种意义上,当哈罗德离开的那一刻,莫琳也开始了自己的“朝圣”之路,再提及夫妻俩人的关系,不得不提戴维,他们同时回忆,哈罗德深爱自己的儿子却显得拙略又平凡的父爱,我开始深深理解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父亲总是在沉默中表达自己的爱,却又很难做到感同身受的尴尬,他也埋怨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职,他对戴维的愧疚,和莫琳对他的绝望,他理解莫琳“身为人母是什么感觉,那种因为爱的太深而带来的痛,即使孩子离开也不会消散”,我想人世间的痛大抵都是如此吧,无论亲情友情亦或是爱情,越是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再看莫琳,她同样痛苦,他深爱哈罗德却无法原谅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职,他甚至和哈罗德分开睡觉,再过去的岁月中她无法释怀,她也无法理解哈罗德悄无声息的告别,至少她是他的妻子,也同样的在这些天,她才明白原来哈罗德也是爱戴维的,她一直在自己的狭隘的偏见中误解了哈罗德,“我说过很多言不由衷的话。就好像,即使我想到的是哈罗德的好,一说出口就变了味儿。好像不断否定他成了我们之间唯一可以做的事儿!”莫琳,这才明白,过去有太多的东西,她希望自己做的是不同的选择,在分开的日子里,他们给了彼此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一切有爱的前提下,这场看似哈罗德一个人的朝圣之旅无形中完成了对两个人的救赎,这是我理解到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们都有过去,都有遗憾,希望有些事情当时做了或者没做,可那些过去的遗憾,大概会在你变得成熟懂事之前后悔余生吧!所以,我看到文章最后的描述“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我写到➮亲爱的哈罗德,你还有莫琳,你真的很幸福!
当决定走在前行的路上,别停!一阵狂欢之后,就连那条狗也离开了哈罗德,“月光冷清,风雨呼啸,他的寒冷根本无人在意,哈罗德孑然一人,没有莫琳、没有奎妮、没有戴维,他在一个被忽略的位置缩在睡袋里瑟瑟发抖!”哈罗德原本以为重新站起来会好点,但他错了,在挣扎着寻找温暖的过程中,他忽然意识到有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有他没他,血色都不会改变,冷风也不会停息。他走也好,颤抖也好,在家也好,根本不会造成任何改变,在距离贝里克郡只剩一小段路程的时候,他通过电话听到莫琳声音那一刻忍不住说:“我坚持不下去了。我走不到了。”哈罗德走过的的漫漫长行的路,遇见的故事,那些跟随者,他学到的新知识,他开阔的眼界,他得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以前没有的,让他在狂欢之后一时之间无法承受的孤独感,尽管他知道奎妮还在等他,但生活就是这样,直到失去最后一个同伴,还是会有一层皮肤被生生撕裂的疼痛吧?本来无一物,奈何最后却无法承受那么多的失去,世事无常,你不能祈求所有人跟随你,也有那么多人就在要成功的时候却放弃了自己,难能可贵的是,哈罗德还有莫琳的支持,最后一段旅程是最艰辛的,他浑身湿漉漉的睡着,又湿漉漉得醒来。走走走,成了唯一的语言!他怀疑他这一路做的所有的事情,在他眼里都变成虚无空洞的一切,他有点发疯了,不过就像文章写的那样,他是一定能走到的。因为莫琳的鼓励,这是我理解到的文章中最具温情的一部分,我们很多时候,也和哈罗德一样的状态,沉默的不知所措,无动于衷,我们当然需要自我救赎,更多的时候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同样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无论那个人是你的朋友、爱人亦或是陌生人,但凡是帮助自己的人,总该道声谢谢,总该铭记,总该回报…
奎妮.轩尼诗最后还是离开了,哈罗德的朝圣之旅并没有给她可怕的癌症起到任何的缓解,她最后连一句话都没有和哈罗德说出口!还走的留不住,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漫长的87天朝圣之旅过后,哈罗德明白,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程中,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的那一点点慷慨。
我们每个人自己既超然物外,又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过是个匆匆过客。这大概就是哈罗德路程的真谛,他即是一个伟大过程的一部分,又不属于这个伟大的事物。我们终会明白,与你相关的人,陪伴你一生的人,终究都会让你痛苦。漫漫的一生,我们必须学会独自随时一个人上路,没有任何准备的前行与出发,一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前行……
后记:终于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写完了!哈罗德给我现在的生活重新出发的勇气,让我顿悟,让我找到自己,一个人想做什么,无论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算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