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就是理生活,大家好,我是墨凡。
我从来都是痛恨贩摆焦虑,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避,那就是我们的养老。
今天墨凡就试着从必要性、市场产品对比和实际操作等方面来做一个系统性的解答。
我们国家社保养老是一个复合的模式。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扣奖养老金进入自己的个人养老账户,等你退休了才能领取。那一部分是单位以你的名意进行扣款,现收现付,直接就被国家拿去抚养现在已经退休的老人。
那这就看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25年之后老人占1/3,青少年占1/3,剩下包括你的孩子在内的1/3的劳动力要抚养,这2/3的人口绝对是压的喘不过气了。所以统筹这部分你就别指望了,个人账户部分金额也不多,叠加通货膨胀,也只能给你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
再加上现在医学科学发展。我们人类的寿命也是越来越长,总之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我们未来的养老生活质量是堪忧的。
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的养老计划。都是在鼓励公民在年轻的时候就拨备工资的一部分进行投资,在退休之后就拿出来支持退休生活,所以如果你想的退休人生略有质量。那么一定要从现在就做好规划,预留一定的资金进行投资。
关于养老目标的投资产品,目前市场上有两类。
一类是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保险,另一类是基金公司推出的养老基金组合,我认为性价比都不是最好。
先来纠正一个最基础的概念,就是大家总认为这个钱是老了保命的,所以要安全稳健,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因为这个投资的预期时间非常长,都在20年以上。
那在这个时间宽度之上,什么市场的波动风险,就连爱情的伤口都能给你烫平了。更何况从退休到去世,这中间也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在这么长的投资周期里面,最重要的路径就是选择更高的预期收益产品,通过复利的方式最大化未来的财富效应。
那么,不论从发达国家还是从我们国家,过去30年资本市场的发展,股票或者股票型的基金预期收益最高就是最好的投资产品。
老美过去200年,股票指数的投资回报平均每年是12%。我们国家过去30年,沪深300指数的年化回报也有10%,有同学说房子的投资回报也很高。我并不反对,在过去他一直都长得很好,在未来也肯定有空间,但是现在的房子到30年之后将破败不堪,也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对房子的需求可能也不是那么大。
还有人说股票的预期汇报也很高。但是现在的a股真正安心做企业的也不是很多,二三十年的成长股也是很难选到的。那么在投资的方式上,一种是大金额,比如说100万放在一个产品上,通过复利赚取收益。但是毕竟咱们大多都是工薪家庭,所以每个月拿出一部分的钱去定投更加实际一些。
我们来对比一下不同产品的定投效果。
保险安全无波动,但是预期收益率太低了,你千万别相信那些销售人员满嘴跑火车,实际收益率能有3.5%就已经很不错了。
银行存款或者债券基金的预期收益量也有差不多4.5%。
那么这么多产品,如果每个月按照1000块进行定投30年的话。本金是36万定投养老保险的效果是63.7万,银行存款或者债基的效果是76.2万。所以,股票型基金的定投的财富效应也远远超过认购养老保险,甚至我们还可以再优化一下。因为当前a股以散户交易为主,专业度弱叠加情绪化交易会白白给那些优秀的基金经理贡献超收益。
那么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十年之内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精选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预期收益要比指数更高,那么负利的效果也一定更强。
所以更优化的方案就是先定投精选的,主动管理新基金,效果会更好一些,参照过去20年平均年化16.5%的平均收益率,这种养老定投的操作方式,最后的效果可以高达395万。
这种模式是买养老保险的6.2倍。同时有通货膨胀和复利效应,所以每个月的养老定投的金额还需要尽可能更多一些。假设你现在35岁,未来每年的通货膨胀在分之四化。
你定投30年,然后退休之后活到95岁,希望退休期间每个月有1万块的现在的购买力。那么倒推到今天,每个月就需要定投3338块。如果你提前五年从30岁就开始定投,那每个月只需要定投2304块,金额下降了30%。但是如果你40岁才开始,那么每月定投的金额要增加到4906块。50岁的话要11687。
有小伙伴说我25岁就开始定投。但是我劝你先结婚买房,等到后面富裕了再开始。
最后大家在定投养老的时候,有几个注意事项非常非常重要。
一、 专款专用,最好用单独的账户来定投。过程中千万不要因为手头要用钱就激动用这里资金,这是保命的钱。
二、选一个大型稳定而且费用比较低的平台进行定投,在二三十年之内,你都不用担心会有啥变化,千万不要手痒。除非碰到快牛,疯牛这种特殊的行情,不要轻易卖出,就扔在那里,最好就忘了这件事情。
大家觉得内容不错的话,帮忙点个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