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看话剧要慎重选择,选不好你就白白浪费三个钟头。除了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老舍的《茶馆》。可今儿个我只说《雷雨》,因为总有人说,“《雷雨》不过如此!”怎么会是“不过如此”?
许多人接触《雷雨》,是在高中课本,那段节选的文本,被学生时代的我们排练过演来演去,却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之后还认为没有什么亮点,总感觉有股言情剧的感觉,像极了八点档连续剧。后来慕名去看,心说一定要认真看完,干坐仨钟头,伸着脖子看,只见一群老戏骨就逮着周公馆这么一个场景“吵吵嚷嚷”,你仅仅是看完了,然后来一句“无非伦理剧而已,什么经典不过如此”,还觉得白白耽误一下午大好时光,我可要说,你可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
《雷雨》是一个先锋,它告诉我们,除了才子佳人,除了王公子和苏三,除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还可以写成这样的悲剧,因为在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里,总要追求大团圆结局,即使是梁祝这样的悲剧,也一定要添上化蝶,一定要添上一笔,使其不要太悲。胡适极厌恶这种“画蛇添足”的手法,直言这种手法幼稚庸俗,害得古代文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牡丹亭》里,杜丽娘能还魂归来,她凭借爱情能克服死亡,我们的民间传说里,神仙鬼怪可以贿赂,甚至在《西游记》里,借着人情,还可以续上阳寿改变命数,最后欢欢喜喜吃家宴;而《雷雨》不是,死了就是死了,命运的深渊不回答你一句话,不告诉你为什么。
我们通常热衷于故事本身,然而我现在却更喜欢看结构、看情节的安排。丹·布朗的悬疑小说例如《达芬奇密码》好就好在情节跌宕起伏,一环套着一环,虽然永远吊着你的胃口,可是只有快到最后一页,这个小说才走向真正的高潮,你发现,之前虽然足够精彩了,可是结尾的高潮才真是意想不到的;《雷雨》虽然与前者大不相同,但也是把高潮安排在最后,整个剧三个小时,前两个半小时你能烦死,肯定心里说“这帮人磨磨唧唧,怎么慢慢悠悠,全是废话呀,跟什么都没讲一样”,可到了最后三十分钟,前边的伏笔都准备就绪,前面“絮絮叨叨的废话”埋下的伏笔缓慢的展开,你这时候恍然大悟,之前那些“可有可无”的废话,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安排的极其巧妙的;可直到最后三分钟,一切矛盾又集中爆发,走向了最坏的结局,走向了最极端的结局,也就正如一位先生所言“该死的都没死,不该死的全死了”,直到最后三分钟,这部剧才彻头彻尾的变成一部极悲的悲剧,一切变化,就在最后三分钟。要说之前,这只能算是伦理剧:儿子爱小妈儿,少爷爱女仆。这种“虐恋”乍一看如火山爆发,可是随着岁月的推移,人就苟且的凑合活着了,总能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方法,甚至用古典小说的手法,生生造一个“合家欢”的庸俗结尾。可是最后三分钟,所有一切无法挽回,就是这样让纯洁或是真诚的人死掉,就这样死掉,而且没有化蝶,甚至死的突兀,死的不可思议,死的没有理由,所以死的令人唏嘘;而老去的所谓“坏人”,孽缘的真正制造者们,却都活着。
曹禺的话剧“不抓人”,就是说你看前面的时候(几乎是前80%),你有时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不恭敬的认为“矫揉造作,废话连篇”,可是每到最后,总是有一种破晓时分旭日东升一片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用三小时讲述三十年的恩仇,用三十分钟预热,用最后三分钟点燃,没有一句话没有深意,没有一句话是无病呻吟,就好像用了一天时间搬来一块大石头,用锤子一砸,美玉的碎片遍了一地;他跟老舍不一样,老舍的话剧,你单是琢磨台词儿,就觉得有意思,就比如《茶馆》里那个唐铁嘴,那几句“王掌柜的,捧捧唐铁嘴吧!”“大英帝国的香烟,大日本帝国的白面儿,两大强国都为我一人服务!”,那个神态,那个惟妙惟肖,多少年我都忘不了他。老舍的剧,是写人的,是市民的哀歌;曹禺的剧,是写命运的,是命运的悲歌。
有人夸《雷雨》,逮着“三一律”这一个方面猛夸,这其实是话剧艺术的限制,成就了话剧,也阻碍了话剧。话剧不是电影,电影可以拍跨度长的故事,多角度多镜头,各种特效各种拍摄技法,让人眼花缭乱;话剧可就一个舞台,观剧也就一个角度,就是用一双眼睛看一个舞台,你要在这样一个有局限的场景下表现的力度最大,符合“三一律”是最好的选择,时间、地点、情节最好都是一个,集中展现。电影就像雕塑,多角度做出来让你欣赏;话剧就像油画,你只能从一个平面想见一个房间,从三个小时的舞台上管中窥豹一个三十年的命运悲歌。也正是这一点,好话剧是真好,坏话剧是真坏!
至于说《雷雨》被删去没有上演过的“序幕”和“尾声”,除了是为了突出反封建的社会需要,也有为了满足“三一律”的无奈,“序幕”和“尾声”都是发生在教堂这个背景下,场景切换、演员化妆,留下的时间都不充足,容易忙不过来,不得不说,也是因为“三一律”,曹禺自认为是抒情诗的《雷雨》,变成了问题剧《雷雨》,真是一大遗憾,我们对《雷雨》虽然熟悉,却或多或少没有看到真容。
通篇下来,竟然一个《雷雨》的角色都没提,并非疏漏,乃是分析人物形象的文章太多,已经足够全面足够细致入微了,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也远比我深刻高明,我这里只是谈谈自己的见解,无非换个另外的角度,一家之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