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坐在法院调解室的一对亲兄弟因为要争夺“亲生儿子”的抚养权曾多次争吵甚至动手打架,最后差点闹上法庭,这是发生在广东河源这个小地方的故事。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俩怎么会有同一个儿子的呢?带着疑问我们来揭开这件事背后的来龙去脉。
陈氏兄弟出生在广东河源的一个小村庄,两兄弟自小感情非常好,老大经常保护弟弟,弟弟受欺负的时候老大经常替弟弟出手教训那些欺负他的人。不过兄弟俩读书成绩就大不一样,老大学习成绩好,上了大学,老二学习成绩差,只上了初中就出去打工了,若干年后老大到了大城市的事业单位上班,而老二则留在老家,干着一些粗活。没多久后,老大娶妻成家了,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女儿,这个时候老二也成家了.
老大女儿差不多一岁的时候,老大的妻子意外又怀孕了,这个时候老大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所以就跟妻子商量孩子生下后安置的地方,毕竟受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舍不得不要这个孩子。最后跟老二家商量好孩子生下之后给老二家帮忙抚养,这样就不会引人注目,自己的工作也可以保住。而后老大儿子出生没多久就送到老二家,老大一家三口则继续在大城市生活着,期间按时寄儿子的生活费给老二家。
2013年的夏天,老大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此时老二想着孩子还没有上户口,没法报名读书,所以跟老大商量着给孩子上个户口以解决读书问题。老大想着如果儿子上户口到自己名下,单位查出来的时候肯定会影响自己的晋升处长的机会,所以跟妻子商量先把孩子户口上到老二家,不影响孩子的读书问题。就这样,老二托家里的关系把老二儿子的户口上到自己名下,户口本上关系显示“父子”。
上完户口的第二年,老二家就因为在另外一个城市扎根生活,一家人的户口就全部迁到工作生活的城市,老大儿子的户口也随着一起迁过去,还跟随他们在新的城市上学了。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就到了2019年,老大的儿子也上了初中,跟老二他们的感情是越来越好,还一直是以父子相称,对亲生父亲的印象则是很微弱,甚至可以说没有,老二他们两夫妻也是把他当成是自己家的亲生儿子般对待,什么都是给最好的。
与此同时,老大从新闻报纸得知国家计划生育放开二孩,过往的超生事实也不再追究,这时候想着该把儿子接回自己家了吧。当他拨通老二家电话把这个事情提出之后,没想到老二家直接给拒绝了,说儿子他们养大的,跟自己感情好,不愿意送还给老大家。第二天,老大两夫妻立马驱车赶往老二家,想着面对面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毕竟是自己家的儿子,虽然自小没在身边长大。怎料去到老二家的时候吃了闭门羹,说什么也不肯让老大带走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老大三番五次追着老二说一大堆道理,有一次在街上兄弟俩激动得动起手来,幸好被人拉开,不然都得进派出所。气不过的老大终于没法和老二家继续纠缠,一纸状书把老二告上法庭,要求归还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抚养权。
法院看到申诉书,把双方叫到法院的调解室,了解事情的经过,由于孩子是老大家生的,但是从来没有抚养过孩子,只有金钱上的补贴,而老二家尽心抚养孩子,对孩子有了事实抚养,不愿割舍。法院调解员遇到这种情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孩子叫到跟前,由于孩子已经13岁,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调解员跟孩子讲述这个事实,问孩子愿意跟着谁生活。此时孩子犹豫不决,因为自己从小也知道亲生爸爸妈妈把自己放到小叔家寄养,跟小叔家感情也很好,无法抉择。看到孩子的境况,双方陷入了沉思,不一会都表示尊重孩子的选择,老二家跟孩子说回到自己的爸妈身边去吧,毕竟他们才是你的亲生爸妈,老大家跟孩子说如果你要继续跟小叔家一起生活,我们也不反对了。最后两家人达成调解,老大放弃诉讼,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手上。在临出法院的时候,调解员提醒双方家长说孩子现在的户口是属于虚假户口的,要去派出所更正过来,不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的。
是你的终究还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不会有幸福,血缘关系不会因为任何因素而发生改变的,但是作为这个关系的载体,户口本的信息有可能是虚假的,因为它会因人为的因素而发生改变。自己的孩子户口上到别人那,在法律上即属虚假户口,不管户口迁移多少遍,源头那就已经是虚假的,要及时止损,踩住这错误的刹车,不然等孩子踏入社会的时候,带来的只有无穷的痛苦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