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186天。
今天分享《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它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四本书。
2000年7月8日,本书上市的第一天就在英国销售了37万多册,在美国开始销售的48个小时内,卖出了300万册。
2001年,罗琳凭借着《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获得雨果奖,这是世界科幻艺术小说的最高奖。在网络教育机构,文艺复兴教育公司编辑出版的最受儿童欢迎书籍排名榜的书籍名单中,《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以及苏珊·柯林斯的《星火燎原》并列第一名。
和以前一样,这又是一部让罗琳拿奖拿到手软的大热作品。但是这本书真有什么好吗?鲜花,掌声背后一定有所质疑。
“哈利·波特系列”的粉丝太多了,就算罗琳只交出一部满分100实际60分的作品,没准也会被粉丝吹成是神作,况且《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又将这系列抬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罗琳还能有突破吗?
负责任地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可读性和精彩程度比前面三部加起来都要高。因为罗琳一直采用“厚积薄发”的写法,前三部完全像是在收着写,没有让哈利瞬间成长为“大魔王”,而是让他不停地学习、练级,直到第四部才突然的爆发,所以显得节奏明快,宛如水银泻地。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当中,主角哈利已经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了,一年级时哈利还对魔法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二年级时哈利就用“选择的力量”解开了对于自身的困惑,三年级时哈利更是掌握了极其高深的守护神咒。还得到了最快的飞天扫帚,火弩箭,他率领格兰芬多拿到了时隔多年的魁地奇比赛冠军。
到了第四年,哈利像是刚拿到玄铁剑的杨过,急需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罗琳也非常明白读者的心理。既然有展示哈利的能力,就要给哈利设计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挑战,玩出史诗级的风格。
因此,书中的核心竞赛,三强争霸赛就此出现。三强争霸赛是欧洲最古老的三所魔法学校之间进行的友谊赛,魔法世界的格局再次被拉大。不再局限于英国伦敦的霍格沃茨,而是放眼于整个欧洲,增加了竞争的难度系数。而且,争霸赛名义上是友谊赛,实际却凶险万分。
过去的700多年里死掉了不计其数的参赛者,大赛也因此中断了100年。集合了危险性、传奇性、竞争性的超级竞赛就是哈利今年展现自己的最好舞台。
当然,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哈利身上的光环又太多了。魔法世界最知名的“大难不死的男孩”,一年级就亲自面对伏地魔保护了魔法石,二年级进入密室,救出了金妮,勇敢地击败斯莱特林大蛇,三年级识破了小矮星彼得的阴谋,率领格兰芬多夺得魁地奇杯的冠军。
如果四年级还让哈利直接参加三强争霸赛,写法自然就会落入了刻意和俗套,罗琳肯定是不会按照套路出牌的,她又在清晰的逻辑里面,加进了自己的限制规定。只有年满17周岁的学生才能够参加三强争霸赛。
这个设计有三点好处。第一,客观条件排除了哈利参赛的可能,为哈利成为第四位勇士的事件带来反转。第二,制造出不公平的竞争条件,三强争霸赛的其他参赛者,都比哈利年龄大,而且都是三所学校里面最优秀的精英。如果哈利能在大赛当中击败这些人,更加能够凸显出哈利的能力。第三,埋下本书最大的伏笔,是谁将哈利的名字放进了火焰杯。三强阵霸赛当中又藏着一个怎样的阴谋?
当然,哈利在争霸赛当中的表现,显然没有让喜欢他的读者失望。以最快速度学会了全新的魔法咒语,飞来咒,面对最凶猛,最强大的喷火龙,匈牙利树蜂,也能使用飞天扫帚夺走巨龙看守的金蛋全身而退。
在寒冷彻骨的湖水里,哈利眼看第一个完成了救援任务,但没有立刻返回水面。而是在竞争对手遭遇困难的时候,冒着被所有人鱼围攻的风险,从湖水里救出了竞争对手的妹妹,避免了无谓的伤亡。
在第三关迷宫的尽头,当塞德里克被机关缠住,即将失去触碰火焰杯,抵达终点的机会时,又是哈利选择了谦让和帮助,救回了塞德里克。
在紧张刺激,甚至决定生死的冒险当中,哈利依然保持了与人为善的初心。这场罗琳为哈利量身打造的终极舞台,让哈利的个人能力和道德品质达到了顶峰。
哈利在比赛当中体现的勇敢无畏,舍己为人,聪明才智,让他无限地接近中国武侠小说里面塑造出来的大侠形象。用残酷的竞争环境,凸显哈利的所知所学,完美释放哈利的个人魅力。
罗琳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面,用极具想象力的书写,完成了全系列最精彩的战斗冒险章节。把核心冒险写好,本来就是成功作者的必要条件。完成哈利在冒险情节中无可挑剔的表现,看起来就是罗琳应该做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还写了什么呢?
罗琳已经完全吃透了笔下的人物心理。现在的哈利、罗恩、赫敏不再是十岁出头的小孩,而是一个个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哈利和罗恩铺垫了整整三年亲密无间的好友关系,终于因为火焰杯的误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这个桥段,罗琳对于罗恩的塑造实在是太出色了。一直生活在哈利这位救世主的“阴影”下,几乎看不到罗恩的任何光芒。说没有任何一点嫉妒心是不可能的。
看过前三部作品我们也知道,罗恩的每一个哥哥都那么优秀,罗恩算是家里最普通的孩子。在面对厄里斯魔镜时,罗恩看到自己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手握魁地奇奖杯。
这个孩子的内心,其实极其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可当火焰杯显现出哈利的名字时,罗恩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震惊、嫉妒、不甘心等等复杂的情绪。为什么每次做英雄的都是哈利,自己却注定成为英雄旁边摇旗呐喊的拉拉队员呢。
罗琳将青春期少年渴望人格独立,追求个性和荣誉感而产生的摩擦,描写得尤为细腻,后面的情节,即使罗恩认定了哈利对火焰杯动了手脚,还是透过赫敏传话,偷偷告诉哈利争霸赛的第一关与挑战巨龙有关,要哈利多加防范。
这一层表达,又加入了罗恩羞怯又渴望关怀朋友的真情实感,这也是作者想要说的。只有经历过真正矛盾的友谊,才能更加的长久动人。
另外,哈利、罗恩、赫敏三位小主角的恋爱也被《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安排上了日程。初恋的美好、幻想、猜疑、嫉妒种种元素全齐了。哈利暗恋着拉文克劳的秋·张,在魁地奇赛场上,秋·张差点从哈利手上抢来一场胜利,面对第一个喜欢的女孩,哈利往往会害羞得手足无措,甚至像个默默无闻的崇拜者,只投去欣赏的目光就足够了。
更让哈利难过的是,秋·张的男朋友正是同校三强争霸赛的有力竞争者塞德里克。塞德里克成绩优异,相貌英俊高大,电影版更是找了《暮光之城》的男主角扮演他。
这么一比,哈利好像一点优势也没有,但有趣的是,三强争霸赛的最后,恰恰是哈利和塞德里克,两人互相帮助走到了终点。罗琳这个感情上的“老司机”全程抓稳了方向盘,随心所欲地控制好了哈利对于情敌塞德里克欣赏,羡慕又嫉妒的心情。
这也是罗琳通过巧妙构思扔给读者的问题。当你的情敌足够优秀,强大时,你是否会为了你爱的人选择成全和退出呢。罗恩和赫敏之间的微妙情感也在这一部开始发酵。他们俩小时候就经常争吵,针尖对麦芒,像一个小冤家,但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圣诞舞会上,哈利和罗恩第一次见到了盛装出席的赫敏,万万没想到自己身边那个刻薄、傲娇的学霸女孩竟然出落得如此娇艳动人。罗恩的嫉妒心也成了书中的著名笑点。
魁地奇世界杯时,罗恩对于克鲁姆充满了崇拜之情。说是把他当成偶像都不为过。但是当罗恩发现,克鲁姆在圣诞舞会上邀请的舞伴就是赫敏时,他的醋坛子顿时被打翻了。
罗恩站在自己的“道德高地”上,谴责赫敏为什么要和哈利的竞争对手跳舞。还强调说,克鲁姆一定想套出哈利的作战计划,才接近赫敏的。依然是熟悉的罗恩,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小心眼加醋王。果然,在爱情面前,偶像还是靠边站吧。
罗琳在《火焰杯》里面,准确地写出了孩子们从懵懂无知到心存暧昧的转变。这本书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味道,大朋友当然可以借此机会,对小朋友进行适时地启蒙引导,让他们对于爱情,对于青春形成一个早期的正确认识。
当然,每一部《哈利·波特》的反转,都是书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一次,罗琳又带来了怎样的设计呢?
不得不说,如果不站在上帝视角,你永远猜不到罗琳会如何安排剧情。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往往从故事开篇就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随着剧情的推进,种子早已悄无声息地把整个故事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然后,再被罗琳一刀砍断,这一次罗琳就玩了一次“从希望到绝望”。
我们也想和大朋友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故事的结局一定要“大团圆”吗?三强争霸赛是个彻彻底底的阴谋,是伏地魔为了从霍格沃茨,从邓布利多的保护下带走哈利,复活自己,所设下的终极圈套。
哈利不断为了拿到火焰杯而努力训练,勇往直前,甚至在最后还救了塞德里克,与他共享荣誉,可谓大团圆。就在哈利和塞德里克,接触到火焰杯的那一刻,画面突然变黑,一瞬间转移,他们被送往了伏地魔父亲的墓地,那也是埋葬塞德里克的墓地。
塞德里克被“阿瓦达索命咒”直接杀死,拉开了伏地魔回归的序幕。从开始充满希望的夺冠,到最后邪恶势力完全集结,大反派原地复活,好友惨死当场。哈利在短短的瞬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希望绝望。
罗琳的这一设计堪称惊为天人。别说儿童文学,即便放演世界级名著,能做到一前一后,判若云泥的反转也是十分罕见的。纵观类似题材的作品,只有《冰与火之歌》当中,著名的“血色婚礼”,北晋之王罗柏·史塔克全家惨死在联姻大会上的情节,能与之相媲美。
到最后哈利依靠“闪回咒”勉强逃生,基本进入了本书的完结,这是前三部从未发生过的,因为这是首次以“哈利的失败”而告终的结局。
所以,大朋友可以告诉孩子,大团圆结局或许美好,但不一定是现实。真正的人生不总是那么圆满,有过甜美的幻想,美好的回忆,也一定有可怕的真实。有过快乐,必然也有悲伤。
这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是成长的必修课,要学会面对,接受,最后继续挑战。当然,伏地魔复活,把魔法世界陷入绝望,肯定不是罗琳的根本用意。想要继续了解她的艺术构思,我们后面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