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第一想到的便是鸡汤文,但我还是本着好奇的心里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这篇文章的标题,我相信其中一定有非同寻常的故事。
李开复简介:博士于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创新共场立足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旨在帮助中国年轻成功创业。在此之前,曾就职于苹果、微软、谷歌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并分别担任全球副总裁植物。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与1988年获卡内基 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分别于2011年、2015年被授予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李开复博士还是美国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曾任美国“百人会”副会长。2013年当选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与女儿欧洲游后,刚要将全部的经历全部都投入到事业的奋斗中,妻子先铃时时督促去做体检。而噩耗就这般传来。生活由此而像被投下了一颗炸弹,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医生确认淋巴癌第四期。共有26个肿瘤,主治医师轻轻的说,仿佛语气稍稍重一点,就会把我压垮。可能有太多的人都不敢相信平时身体没有任何反应的自己,会突然间出来这样大的问题。医生此时的语气是小心翼翼的,因为他们希望患者能够理性的接受自己的病情,也许就是医生的一句话便会改变患者的生活希望。
当知道自己的病情第一件事便是立下遗嘱,当收到死亡通知书才了解活着是最有意义的事。
生病期间,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他要健康,要活着。通过读书了解自己的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接下来便是他与病魔抗衡的日子,化疗的日子是痛苦的,干呕的令人发狂。有时候烦躁的对家人发飙。
这段痛苦的时间并没有影响对工作的坚持。在医院设计了舒适的电脑支架,在舒服的时候仍然会起来工作3小时左右。曾经他告诉自己说,他的邮件不会超过15分钟不回复。即使在这样病情严重的时候仍然不忘工作,实在让人佩服。
这场大病把他推到生命的面前,他试问自己,一次次地质问,褪去这些虚名与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些什么?
通过之前写的《世界因你而不同》中可以看出他的鸿鹄之志。曾认为最大的成就就是改变世界,最大化的影响力。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处境如何,都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的价值”。而现在褪去光环,他只是一个呼吸之间就会顿失所有的病人。
在经历了大病的折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震撼之后,他常常在想,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遗憾的人生?我们确实应该时常的问问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过什么样的日子。
体会:1.拥有健康;2.创造难忘时刻;3.尽力做好自己,不必改变世界;4.活在当下。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的100天,是否想过与病魔做斗争,是否想过算了吧,就这样吧,是否想过是想多留点钱给子孙?
你活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这个感触相同,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就像你即使门口买菜也要穿干净的衣服,涂鲜艳的口红。
当倒下了才知生命中最重要的成就,其实是把自己内在独特的本是开发出来。我们应该话更多的时间,来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否则,女里争取出人头地,唯恐落后,追逐名利的欲望就会想一头野一样,霸占我们的灵魂,很容易让我们想机器似得超速运转,有名还要更有名,有钱还要更有钱,看不到自己的初心,忘了我们孩童时代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不知不觉得长大,不知不觉我们把忙当成一种荣誉,每天有好多会议,没有一点闲下来的时间,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健康,没有了健康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太容易忽略当下存在的,因而错过了真正的幸福与美好。
小说家库尔特 冯内古特曾说过:“享受那些人生中的小事吧。因为有一天,当你回头望,会发现他们一点也不小”。
放开手,你就拥有全世界。每个人都要病一次,只有在病了之后才会懂得生命的脆弱,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事物。
人生无常,生命充满变数,我们长这么感叹,时光稍纵即逝,当下的美好不好好把握,往往就会永远错过。无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很少有人真正放在心上。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人,那么你可以梦想自己拥有很多东西,事业成功,开宝马,世界旅行等,但如果你病了,那么你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健康。
人这一生是为自己活的,要去实践自己心中独特的梦想。
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的名望、地位,而是看他如何将自己的禀赋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日本世界级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生之欲》里面,一个叫做渡边的小公务员每天过着盖章、签公文的无聊生活。直到他发现自己患了胃癌,只剩下半年的生命,他才开始想“我到底为什么活着”。最后帮助他人推动事情的发展,最后成功了,他独自享受这份快乐,无惧即将到来的死亡。
如果真的病了,请放心的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切莫自己担心,如果很懊恼,那么也请自己多看一些书籍。
把文章从头至尾的通读一便后,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是拥有聪明的头脑和多年的付出的合集。而本书所讲述的追求生命中的美好,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现在就正享受这这份美好。我们没有那么的成功。
看到标题第一想到的就是因病而改变自己。这也让我确实感受到了病魔一次次的向你袭来,我们必须强大,必须向身体竞争。
一篇好文章无需华丽的辞藻,愈是平凡愈是耐人寻味,久久回荡。这样的一位杰出人物的自传怎能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