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时,细细向孩子讲述了班级群里分享的通过问路拐卖孩子的骗局,还有校门口有可能会出售的一种叫牙签弩的三无危险小玩具。
刚刚分享在闲鱼上的二手衣物,又有亲持续突破心理价位、一直讨价还价。诚不欺人,其实已经很低了。
为了好好活着,走到哪里我们才能卸下套路和心防?
接着再听朴树的《No Fear In My Heart》,和着《冈仁波齐》中朝圣路上的人们风雪无阻、长途跋涉、无畏前行的画面。
去年两去塔尔寺,开始对磕长头的虔诚信徒有着莫名的感动和崇敬。一下接一下的俯身叩头、起身双手合十、再俯身、再起身……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就做一件对我们来说可能觉得仅起到有限健身作用的事。
但他们虔诚、专注、坚持,发自内心、心无旁骛,为众生为家人为来生祈福,去转山去磕长头,以一个藏人天生的使命。
两个小时的电影,无配乐、无配音,无炫目镜头,故事基本是在一条漫长的公路上淡淡流淌。直到片尾结束,朴树的乐声响起,坐在我前排的女孩说:想再看一遍。
想起前几年的《后会无期》和《心花路放》这两部公路片,说的都是发生在公路上的悲欢离合,但相比之下,《冈仁波齐》确是一部淡而耐嚼、不一样的公路片了。
和朴素的电影表现形式一样,这样把设计情节和实录融合的记录式电影,有着很朴素的剧情。一般来说,对大脑中已经套路满满、防线重重的人比如我来说,会经常脑补各种情节,却纷纷又被真实剧情掐断——
出发前的各种相约中,基本都是简单的——要到马年了,去冈仁波齐转山吧——顶多加上——不想让叔叔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或者赎清杀牛的罪或者几个人都属马等等——这样一句话的理由,而家里的女人、老人包括孕妇就说:好。
这让看惯家庭矛盾剧、宫斗剧和职场拼杀剧的人有点猝不及防,难道不该有讨论、争执、不舍什么什么的?
在两次去买朝圣路上穿的鞋时,店主说某某元,他们说我们买十几双多少钱,店主说那就某某元吧。当我感觉需要再还价,要不他们会吃亏时——成交!这让讨价还价直到感觉完全不会吃亏的闲鱼日常情何以堪?
在路上,路遇老人盛情邀请到他家住宿做客,他们自然而然地决定,第二天留下来为老人耕地;
路边盖房子的屋主看到他们,大老远就喊着:过来喝茶了;
遇到去朝圣的老夫妻,他们也喊着:过来喝茶了,临走还送了一袋干粮;
在拉萨住店,要打工挣接下来的朝圣花费。女店主请求他们替身体不好的自己磕10万个长头,还为他们免除了住宿费用。他们白天打工,晚上就在拉萨磕头;
拖拉机被汽车撞翻,车主三言两语,他们就不再追究,只能自己连推带拉着车子前行;
……
这都很不一样。我脑补的许多会碰到黑店呀、绝不会邀陌生人做客、磕长头少一些也不重要、遇到车祸打死都不会让肇事人走、这么多人在一起一年怎么看不出矛盾的存在等等的情节,都被虚晃一下闪了腰。
剧中的人与人之间似乎没有厚厚设防。除了那个不知说辞真假就离去了的驾车人,他们从未受过骗,还收获了满满的善意和帮助。
还记得《心花路放》中的套路、背叛和可笑的黑社会吗?还有《后会无期》中横跨东西路上他们遭遇的一个接一个的欺骗?
其实,这些才是各类社会新闻告诉我们的常态吧。我们需要了解骗术大全,需要捂紧口袋,需要精通感情攻略。这样下来,活得挺好,却有些累。
所以看电影时可以丢掉一会儿套路,融化到纯净里。然后略想一下心里有没有丢过什么,就够了。
一个娃娃在出发的路上诞生了,一个老人在到终点时去世了。这条朝圣路多像一个人的一生呀!——为了一个无以言说的目标全心前行,路上遇到人、遇到难、遇到困,自然而然去迎接,淡然平静去度过——还真是最难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