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缺乏社会兴趣和合作精神,自己的生活目标又因遇到困难而难以达到,心理失去平衡,会不正常,产生问题,因而需要加以治疗。
阿德勒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分析病者的生活风格,帮助病者提高社会兴趣。面对现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 这一点是个体心理学的独特性,也是它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因为它通过提高人的社会兴趣,改变了人在生活中的价值观念,从而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追求于社会有益的优越感。
既然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将在3- 5岁时就已经固定了因面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都是儿童早期教育有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而已。
第一,怎样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阿德勒总结出三条途径:
1.看他的出生顺序。 在他看来,出生顺序的差别会形成一个人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格,例如,长子往往是权利欲望的幻想者,老二往往是竞争者、超越者,排中间者通常是被压迫者或协调者,幺子则往往是特立独行者或失败者,而独子则常常是权力的追求者。
2.对早期的回忆。因为从早期回忆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目标。
3.对梦的解释。因为梦主要体现了个人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中蕴含着人的生活风格。在确定问题儿童的生活风格时,阿德勒发现,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生活风格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家庭养育风格及对孩子的影响。
1.民主和鼓励
认可孩子的独特性,给予孩子爱,尊重和平等感,鼓励孩子纠正错误和发展能力,指导孩子在奉献中发现意义,给予孩子合理的成长挑战,允许他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富有合作精神。这样,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被认可感,在征服困难中感到自己的力量,在成就和奉献中感到满意,不害怕尝试和失败,并以安全和友善的眼光看世界。
2. 过分宠爱
给予孩子各种礼物、特权和服务,但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孩子消极被动,无聊冷漠,丧失自动性和创新尝试;期望毫不费力地获得一切,把成人视为快乐和舒适的供给者。
3.过于顺从
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脾气和一时冲动,对待孩子像对待老板,自己像个仆人和奴隶,不敢对孩子说“不”。这样,孩子会坚持自己的要求被满足,爱发脾气,专横跋扈,像个皇帝,忽视他人的权利,缺乏界限感,孩子较为主动,富有进攻性,并且要求较高。
4.完美主义者
只认可孩子的成绩,设立高标准,对孩子的成就永远感到不满意;孩子永远是个行者,总想走的更快,永无休止。父母设定的终点线总是在运动,孩子不断地想做的更好,做过分的追求和努力,专注于获取成就,但从来达不到要求,孩子没有价值感,有可能会放弃,或产生身体疾病如溃疡。
5.忽视
父母总是不在家,总是很忙,很穷,或很富;酗酒,离婚,或生病,对孩子的忽视通常都是情感方面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还在外面游荡,哆哆嗦嗦地将鼻子贴在别人家温暖的玻璃上,孩子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孩子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来没有被人关爱的感觉,死去或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往往会被理想化为一个神圣的形象。
6.拒斥
拒绝认可孩子,把孩子当作累赘和负担。父母自己成许在童年也遭受过如此的对待,或婚姻是被迫的,或孩子畴形;孩子会感到孤立和无助,感到深深的伤害,痛苦,充满欧敌意,焦虑,自我贬损,自我隔离。
7.过于强迫
不断地指导和监督孩子,无穷无尽的指示和不断的提醒。过于严格,倾向于训练而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于像条别服的狗,或固执的驴子,父母和孩子会进入到一个强迫和抗拒的循环。这样,孩子要么顺从别人的指示,最后形成温顺窝囊的性格,要么主动反对,公然挑战,与父母言语对抗;要么消极抵抗,磨蹭,做白日梦,健忘,阳奉阴违。
8.刺激孩子的性意识
把孩子当作小的异性看待,洗澡的时候,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起睡,骚扰甚至引诱孩子。 这样,孩子会背负上沉重的秘密,并有罪恶感,感到困惑,迷茫,且富有敌意,顺从,依赖性强。
9. 惩罚
经常同过于强迫和完美主义的养育风格密切相关。父母把体罚视为必要的纪律和训练,把自己的个人敌意和进攻性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有犯罪感,认为自己是坏人,怨恨父母,为了逃避惩罚而可能说谎,常恐惧自己会报复父母,感到无助和受到不公对待,并为报复的念头所煎熬。
10. 对健康过于关注
家庭笼罩着一种焦虑和担心的气氛。孩子会因为很小的问题而被要求呆在家里和不上学,还可因此不做家务和作业。孩子期望从父母那儿获得同情和溺爱,总是担心健康,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和器官功能上,夸大自己的病状,借以逃避正常的任务。
11. 要求孩子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
由于经济的原因,个人问题,或父母其中一位病故或生病,父母会要求孩子做过多的家务,要求他们照顾弟妹。孩子承担过多责任,只知道责任和劳作,忽视了其他的方面。孩子会心怀怨恨地承担责任,会错过正常的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三,儿童的教育应注意
因此,阿德勒指出,儿童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积极的自我观
教育者要给予孩子持续的信任,发展他的自信,过多的批评会造成法情和不自信;给予自由和机会,促进孩子自立,教育者过于展示优越感会滋生他的依赖心理;树立榜样,鼓励他自我要求,自我创造,阻止他沉溺自我,裹足不前;鼓励他认可自己的性别和异性,不要显示或暗示拒斥自己的性别和异性。
2.发展积极的困难观
鼓励他努力克服障碍,提供适当的挑战,塑造他的勇气和自信,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提出过低的要求;允许和支持他创新尝试,不要把孩子视为被操纵的木偶;倡导和展示坚韧、恒心,做事追求完美,不要显示出没有耐心,或办事拖拉。
3.发展积极的他人观
鼓励他培养一 种人类的关爱感,不要向孩子灌榆偏见和冷漠;鼓励合作和与人共享的愿望,不要挑起恶性竞争;教会孩子理解和体察他人,不要培养他的自私和自我中心都助孩子对自已公平的份额满意,不要容尽贫垫和自私,展示和业助帮助他人,不要成为利用者和暴君,现自己乐于奉就。不要在孩子身上播种会使他成为一个索取的人的种子。
4.发展积极的异性观
发展孩子深刻地认可异性,不要通过言行来贬损异性;全面理解异性和与异性的亲近感,不要创造无知或者距离;促进热情,信任和友善,不要播种敌意和不信任。
对于学校中的问题儿童的处理,阿德勒指出,任何一个未能精通人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人,要想把人教育好,都一定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他完全只是在表面上操作,而且会错误地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孩子。
惩戒是没有用的。因为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性,单个行为只有在整体人格中才能得到理解,正如我们不可能脱离整个旋律来理解单个音符的意义,关键是要分析和认识他的生活风格,然后才有可能加以矫治。阿德勒认为,惩罚只能加剧孩子认为学校不是他理想之所的想法。如果他被学校开除,或被要求父母将他带离学校,他会感到正中下怀。他的错误的优越性追求和由这种追求而形成的生活风格和感知图式才是问题的根源。在矫治问题儿童方面,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在阿德勒看来,学校教育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是孩子成长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为此,阿德勒甚至还在学校设立儿童咨询指导诊所。
第四,阿德勒心理治疗的有关方法和案例
1.关系建立
给予被治疗者热情、同情和认可,与他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没有良好的信任关系,是不可能帮助他的。
2.收集信息
收集相关信息,探索他早期的印象和记忆。3.澄清
用苏格拉底式谈话来澄清他混乱模糊的思想,评估他的行为和观念的结果。
4.鼓励
帮助他转移目标,转移生活方向,使他远离旧的生活风格。
5.解释一认可
解释他的自卑感和追求优越的目标,确定什么应该避免,对出生次序、回忆、梦境和白日梦做出综合解释。
6.认知
使被治疗者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全认识到自自己的生活风格:个体了解并认可什么需要改变。个体尽管认知到自已的生活风格,但还是感到改变的情感动力不足。
7.情感突破
如果需要,促进其情感突破、新生,提供正确的或错误的发展经验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想象和叙述。
8. 从不同方面加以改变
把洞见转为新的态度,突破旧的模式;鼓励他做新的尝试,规划具体步骤;使他渴望创造型的情感。
9.强化
鼓励所有朝向新的方向的行动。肯定积极的结果和感受;正面评价所取得的进步和勇气。
10.社会情感
运用他更好的自我观来促进更多的合作;扩展平等、合作和对他的同情感;全面地信任他。
11.目标重建
挑战他以前的自我和旧的虚构目标,消解旧的生活风格,发现新的方向。
12.鼓励他热爱奋斗,喜欢不熟悉的东西。
开启他新的心理视野,鼓励他按照新的价值观来生活,强化他与世界关联的感觉和与别人分享的愿望,促进一条通向持续发展的途径。
我们可以把1、2条视为治疗的准备和支持阶段,3、4条是鼓励阶段,5、6条是洞见阶段,7、8、9条是改变阶段,10、11、12条是挑战阶段。按照阿德勒的观点,在治疗性对话之后,还应该进行一种元治疗,即对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使命进行哲学性的讨论和考察,以帮助他建立更为明晰和有意义的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