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非常完美的高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努力的过程中,总是满心欢喜的期待着,等我达成这个目标,我就会怎样怎样。(下面①-⑦是自己捋一捋我的小半段人生,不感兴趣的可跳过)
①等我考上了好一点的高中,我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巴黎学习服装设计、变成我想象中的那种成功人士。而事实是,考上高中,并不和去巴黎有直接关系,也不和成功人士有直接关系。
②等我考上了大学,我就能开始减肥,变成一个会穿搭、会化妆的漂亮女孩子。然而,即使我考上了大学,我也需要时间减肥、需要时间学穿搭和化妆。更别说人生路上的意外一重重,我高考的分数并不理想,使我滑进了一个九八五大学的民族预科,也就是本科学前班。
③于是我的短期目标又发生了改变,但更确切地说,没有了短期目标。我以为考上预科也没什么,只需要最后参加一次考试就可以被分到理想的专业。但事实上,这相当于另一次高考,不过是人少一些,可选专业少一些罢了。没有了短期目标的我,根本不学习不进步,每天能干的事情就是看剧和睡觉,就算在上课也是在聊天看小说。终于,在我了解到最后是按照成绩分配专业时,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整整一周压力大到根本睡不着觉。但就算每天通宵,白天也不犯困。我只好学习,但是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只有两周。于是我不得不接受事实——我搞砸了。
④于是又有了一次滑档。滑到了本科的专业。但幸运的是,由于本科专业是学校新开不久地专业,我们有别人没有的优惠政策——不挂科,就保研。
⑤本科正式开始后,我重振旗鼓,但还没来得及给自己定什么目标,就被学生会和班级李的工作遛地团团转。班级活动、年级活动、考试、答辩,每一个我都必须全心付出才能搞定。并且我还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似乎融不进集体,这导致我大一整个学年都十分苦恼,认为自己情商低不机灵,我于是暗自给自己定下要学会和人交往(尤其是学者和男生交往,因为高中老师不允许男女同桌,再加上青春期的害羞性格,我变得不知道怎么和男生相处)。等我学会和人相处交往的时候,我或许就会变成人际交往的中心,大家都会认识我,都会觉得我人不错等等,那时候甚至想想都开心。
⑥直到大一下学期,我完全丧失了目标感,变得贪玩,于是,挂科了——两门。对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失去了保研资格,就意味着我要考研,我又要经历一次高考、甚至更加恐怖。但幸运的是,不知道那时候脑子怎么一下子转过弯儿来了,大二学期开学之前,认认真真制定了一系列执行度很高的计划,并且很争气地按照计划实行了一个学期,我的生活似乎走上了正轨——减肥有些成效、该学期平均分在八十以上。我又有了目标,下学期重修地课程、必须补回来。这样我就可以慢慢变成成绩优异地漂亮女孩了。但是,重修又没过。(但最终修了暑假小学期终于把挂了的四门全都过了。)
⑦我又开始浑浑噩噩,甚至感受到绝望,因为我认为想做成的事情基本都没有做到,我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如果我毕了业继续留在这个专业,那么我将一辈子在这个行业里浪费我的青春——理工真的很难,而我的数学和物理又很差,所有的课程只能勉强跟上,学不会、也学不懂,也参加了几次比赛,但结果是发现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我于是觉得我把自己送上了一条死路,这条路是我自己用一个个选择堆砌出来的,不怪任何人,我曾经以为的异禀天赋,在这里全无施展之处,甚至逐渐被我丢弃。我已没有信心再往下走了,于是想到了自杀。但没实施,因为我还放不下父母。
⑧母亲鼓励我考研跨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不要怕困难和失败,现在还允许我试错。我于是又决定选择现在正在努力奔赴的专业,发现人生真的有了奔头。终于,我又开始制定短期目标,不过还是和以前一样——减肥:成功之后我就可以拥有傲人身材和完美穿搭;学习:速成才是最适合我的方法;生活:毕业之后我就可以拥有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减肥虽然小有成效,但成功易守功难,在产期的放纵下,我又有点胖回去了。傲人身材和完美穿搭基本也就无从说起。毕业之后的生活确实不一样,但并未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如今回想自己认为失败了的每一件事:
事件①:我的目标是:考上好的高中;结果:本校直升精英班; 去巴黎和当服装设计师和我这个目标并无必然联系。
事件②:目标:考大学;结果:考上985、211; 减肥成功和穿搭化妆和我的目标没有必然联系。
事件⑤:目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结果:和班里、宿舍里的关系都还不错,没有为此再产生过困扰;学会人际交往并不意味着你要变成中心,并不意味着性格就会从内向变成外向。
事件⑥:目标:补考通过;结果:补考通过; 成绩优异和优秀也不是通过补考就一定能做到的。
事件⑧:目标:减肥;结果:减了25斤; 但身材还是需要运动来塑性,也并不是说体重下来了所有的地方都会变好看。
也就是说,我的每一个大目标,实际上最后全部完成。而没有完成的,是我臆想出来的、和目标没有必然联系的“礼包”。
但就因为这些没有拿到手的礼包,我忽视了拿到手的经验值——真正让我“升级”的东西,我否定了自己全部的努力,甚至否定自己。
我曾经奉为圣经的《孙子兵法》中那句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一直以来都被我错误理解,这“上”、“中”、“下”是指同一件事情的完成程度,而非你想的有多远。对我来说,考大学,其上者,清华、北大、复旦、出国;其中者:985&211名校;“随便考一个”,“能上就行”,“不能上也无所谓”,其谓必败。
因此,一直让我处于焦虑中的,是我自己的急于求成异想天开。而我一直处于被自己PUA的状态中,消磨着自信心。
如今,我只需要看清眼前真正的目标——考研450考上心仪的专业,其他是否能够有富裕的生活在目前来说都是虚无缥缈的礼包,我真正需要的,是经验值。
再见压力,再见PUA。等我脱胎换骨,我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这话纯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