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本地人念本市大学,真的会遇到很多鸡毛蒜皮的麻烦。其实但就当时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儿来说,真没什么好提的,可是日积月累下来,有句话怎么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我这里,或许可以换一下,“不在忍耐中爆发,就在忍耐中死亡”,于是,我光荣地在忍耐中,爆发了。
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要追究到高考填志愿的时候。
大部分省内的非省会城市的学生,会选择到省会城市念大学,因为经济条件不够优渥,而出省这个选择是需要一定经济条件 的,学费是一笔,交通费是一笔,生活费又是一笔,因此到本省省会城市念大学,是一个相对好的选择。
省会城市的学生,大部分会选择出省,去更发达繁华的一线城市。因此,那些没有出省的省会城市本地学生就会遇见一大波,州县城市里涌上来的同学们。矛盾就此开始。(先说明,这单纯是本人的经历,也许每个城市不同,欢迎交流,喷子勿喷!)
在刚开学不久,和室友慢慢熟念后,舍友提出让我带着她们去了解这个城市。出于友好相处的理念与初衷,我接下了这个志愿导游的任务,第一个心结就在第一次城区游中,结下了。。。。。我从来不是一个体贴周到的人,可尽管如此,我仍旧没有想到,2018年,还是有人没有坐过扶梯(真的一脸懵)。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走上了扶梯,转过身想要给室友介绍接下来的目的地,但在转过身的一瞬间,我看到我的室友一脸犹豫的对着扶梯,不知所措。我立马就慌了,大脑没有做出任何思考的,立马反向跳下去(小时候那个无知无畏的年纪,都不敢这么玩的),亲昵的挽着室友的手,一边跟她说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一边带着她,走上了扶梯。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生,让 接下来的行程都进行得不尴不尬。
在开学之前,老爸就和我说,让我在于她们相处的时候要仔细一些,虽然这样短距离的地域歧视没有严重到当街打架,但也确实少不了摩擦,这样的对话相信在室友的身上也发生过。讲真的,不是我们对他们有什么偏见,而是在还未相处之前,他们就把自己置于一个外来的、低人一等的尴尬境地,也许是自尊心在作祟,反而他们对是我们的偏见。举一个不是那么恰当的例子,那未明确关系的暧昧关系来说,一个人,只有当你把自己放到备胎的位置上时,你才是备胎。你的人设是自己决定的,这不取决于别人。
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个心结以及所产生的矛盾,被无限放大,以至于后来的交流过程中,没有任何歧义的话语,也带上了它本不该有的畸形色彩。因为眼界、视野的问题,你根本无法与他们的大多数进行交流及讨论,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共同语言又能有多少呢。我的室友会把我的分享,下意识的当做是我的炫耀,于是理所应当的开始给我摆脸色。好像除了黑人问号一脸懵,以及“自闭了”之外,没有形容词可以形容我的状态了。
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和没有出省念书的朋友闲聊时,大家都遇到过,并且有相同感受的。
所以啊,出省念书的同学们,不要再羡慕留在本市念书的同学了,相比起不能常回家,不能常常吃到家乡菜,与一堆志同道合,有共同用语言的人一起学习生活,感受正值青春的肆意,是你更明智的选择。与一堆根本无法交流的人生活和学习,真的是太浪费时间和生命。相比起去习惯一堆对你而言无法理喻的人,习惯新的饮食是一个更轻松的事情。(针对二线城市而言)
我一直都是一个自私的人(我从不避讳去承认这一点),所以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纾解自我的糟糕状态,因为不愿意去打扰自己额好朋友,大家都不容易,就不要再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去影响他们的心情,所以,广大简友们,原谅我这样自私又无意义的行为。
最后再次强调,此篇牢骚之作仅依据个人经历,所得出的结论,不喜勿喷!!!欢迎评论,私信交流~~~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