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免会受困于一些不良情绪,似乎那一刻你不是真的你。
你受控于那些发生的事儿,或者说那些事儿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你的情绪。
可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你的情绪会失控?
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给了我们答案。
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你的情绪失控。
在这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中,他首先把我们的不良情绪进行了分类,进而分析了每一类不良情绪都是怎么来的,再解答应该怎么应对。
一、ABC治疗法
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过分内疚这些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陌生,那么怎么判断这事是过分还是不过分呢?作者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怎么判断过分,其实你自己知道”。85%的情况下,你能识别出自己什么时候反应过激,因为这个判断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本能当中,你心里很明白——尽管你可能不想承认自己过分了,因为坦诚面对自己并不容易。
另外那15%就是你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过分了,但是周围的人应该能看出来,如果有人提醒你,你就需要反思一下了。
那么情绪是怎么来的呢?作者给出一个理论,就是他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叫作ABC治疗法。
A是什么呢?A就是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或者遇见的人,就是这些人、这些事能刺激到你,比如你和你的上司有矛盾,你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这些都是A。
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你讨厌你的上司,你对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这事感觉很恼火,这是B。
C是什么呢?C就是你的情绪,你的行为,你对上司的抵触情绪,你对孩子的责备,你感觉心情烦躁。
而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过分内疚,都是C。但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认为我们的不良情绪和极端反应是A直接导致的。比如,早上你这高速上堵车堵了一个半小时,导致你没法给公司的会议做准备,你生气你抱怨。你觉得好像是因为堵车耽误了会议这件事,导致你这一天心情不好,是这样吗?表面看是这样,其实真相不是,真相是你对堵车这件事的反映B导致了你的C,也就是你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你换一种方式看待堵车这件事,情况就会不一样:堵车是很影响心情,但是如果选择把它看成一种常态,就没那么生气,至少不至于因此影响一天。而如果有这样的应对方式,你不但能改善情绪们还能在行为层面找出解决堵车问题的办法,比如把出行或者会议,安排在更合适的时间。
所以,作者强调的一点是,C你的情绪不是由A(事件或者人)直接导致的,而是由B,你的看法导致的。
当你对一件事有不同的认识的时候,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就会不一样,最终导致你的感受和行为也会不同。
二、错误的思维模式
1、恐怖化
喜欢把一件事想得特别严重。我们总会这么想:万一怎么怎么样,我该怎么办?比如你在等着面试感觉特别紧张,你会想:万一我回答不出问题怎么办?万一我不够格怎么办?万一我这次面试过不了怎么办?带着这种想法去面试,你的状态肯定不能放松,没办法发挥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把问题恐怖化,带来一个严重影响是,你会过分担忧,变得神经兮兮的,失去对一件事的理性判断。你用这种方式看待问题,也会影响你除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结果肯定会产生偏差,很有可能事情真的会朝你担心的方向发展。
2、应该化
就是我应该不是那样,我应该这么做就好了,我应该那样就对了。不止自己,还会给身边人提要求,你应该怎么做。
作者认为这是过激反应中最坏的一种,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不但会让我们自己背负巨大的压力,还会把这种压力带给我们身边的人。
要摆脱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换个来看,学着接受过去已发生的种种。因为已发生的已无力改变,何必再浪费过多精力纠结其中。
3、合理化
就是把现存的一切都当成是合情合理的,反正就这样,谁会当回事啊?那又怎样呢?我就是这样子,没办法,就这样。认为一切事情都没什么努力的空间,努力也没用。
其实,这何尝不是逃避问题的表现。
也许这样理论性的概述你不是很能理解,作者有总结10条具体的行为方式,以作“借鉴”。
①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
②无法忍受在重要的任务中失败。
③人和事都应该朝着我要的方向发展。
④如果发生了糟糕的情况,那我一定要追究到某个人的责任,然后批评责备教育一番。
⑤对即将发生的事总是抱着深深的忧虑。
⑥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⑦逃避困境和责任比正视问题要容易得多。
⑧如果我事事不投入,只保持若即若离的关注,我就会永远开心。
⑨因为我过去、小时候、最近发生的事情,造成了我现在的样子,我努力也改变不了。
⑩坏人坏事不应该存在,当他们的确存在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三、做出自己更好的选择
我们其实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当你因为一件事感觉沮丧、恼火,要拍桌子呵斥别人,或者自责,甚至自残、自杀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处在人生绝境,没得选了,你就放弃了自己选择的权利。但实际上,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有更好的选择。
作者给出了两步解决方案:
第一步,问问自己怎么做才能够更好?
第二部,如果做不到,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学会接受结果。
那么,又该怎样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呢?作者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反思我为什么会有不良的情绪出现。
第二步,审视我的想法,从自己的角度、他人的角度、和当下关系的角度来审视。
第三步,反思如何来对抗不良情绪。
第四步,问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作者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四个步骤。
一个叫乔安的女孩,最近因为和爱人关系不好,而感觉过分烦躁、过分生气,那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步,要从C,也就是你现在在的情绪状况来倒推,要问自己,我最近的感受和行为有多么过分呢?是不是经常无故发脾气,甚至出现失眠、抵触的情绪?
第二步,在B处,问自己,我怎么是怎么想的,以至于把自己弄得这么不开心?比如乔安会说:他凭什么最近对我这么冷漠,不把我当回事?是不是我不像以前那么可爱了?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万一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糟怎么办?好吧,他这么不在乎我,那我也不管了!好,我们发现,现在乔安在B处的想法,出现了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的不良思维方式。
第三步,如何控制、对抗非理性思考方式?比如乔安是这么想的:他现在看上去对我很冷漠,至于为什么不是特别清楚,我觉得我可以找他谈谈,先了解一下我们之间存在什么误会或者问题,然后再看怎么解决。
第四步,我能选择什么方式来替代我之前的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的想法呢?比如乔安最后是这么想的:我希望他能更关心我,更欣赏我,但是假如他现在做不到,我会继续从这段关系里挖掘我想要的,看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们的关系,想办法和他沟通,更了解他的想法和处境,来让事情变得更好。假如事情真的没有起色,我也许会考虑离开,但要在我认认真真努力过之后再做出这个决定。
我们并非骗自己“事情一定会变好”,只需积极地行动,然后看事情会怎么发展。假如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你会继续努力这么做,但是假如没有起色,你再考虑下一步怎么做决定。
对于最后的结果,也要用作者给出的方式,那就是:既要去做,同时也不要太过执着。不要用成功学的那一套逻辑来要求自己,什么一定要做到最好,一定要让他特别爱我,一定要成功拿下!不要这样。因为努力不一定就会成功,成功与否有时候不是你能决定的,如果不行就放弃,不要太过执着,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古人说的“尽人事,听天命”,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能学着内心淡定、从容,就不容易被别人掌控。你的情绪也就不会总是被他人左右了。所以,按照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的这一套方法论,你会很容易调整你的不良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始理性思考。
一切都是修行,一切都着落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