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从工作了近两年的公关公司离职后,来到现在这家广告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策划人员。
我入职的时候,得知部门总监高达几十万的年薪后大吃一惊,不明白为何与他的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直到最近为客户做的活动方案被总监调整修改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年薪相差了10万+之多。
这次方案的客户是美资IT公司,去年以数亿美金收购了另外一家全球知名技术公司,两家公司强强联合,迎来了合并办公的第一天。全球分公司为了庆祝这个节日,需要举办一场热闹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庆祝活动。中国区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举办,有百万的活动预算。
上周五,客户给全国四家广告代理公司下达招标邮件,需要在下周一提交方案和报价。
因为活动的物料很多,做方案的只有周末两天的时间,而这个项目方案由我来负责。
两天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给设计人员交代设计细节,寻找游戏互动的素材上,以至于PPT做到了将近100页,都是设计贴图和游戏互动的罗列,看起来繁琐费劲,抓不住重点。
总监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重组了方案的结构,仿佛像一个魔术师,给方案增加了许多亮点,让人看过之后觉得思虑周全,逻辑清晰,简洁有力。思考和分析“魔术之手”的奇妙能量,从做方案的专业水平中,我总结了薪资差距的几个重要缘由。
一、洞察和思考深浅是拉开岗位和薪酬差距的重要缘由。
为什么总监的年薪比我们高出10万+?多数的成本都用在支付他对项目的洞察和思考,以此做出正确的策略上。而洞察和思考的内容无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就说这场活动,以我的思考,认为这就是一场普通的员工庆典,只要设计好玩的互动环节,布置对应的物料就完成了客户的需求。而总监看到的是为什么要做这次活动?做这样的活动对企业战略和员工团结的有什么重要意义?设置的一切互动环节紧紧抓住最重要的目的而做,以前中后三个时间段作为整个方案的时间规划。
前期预热、现场爆发,再到之后的热点延续,把一场活动当成事件来做。从时间维度把我散乱的方案有序完整地串联在了一起。
当我还在纠结要推荐什么样的互动游戏时,总监已经把因果框架清晰地建立起来,之后就是把内容填进去,具体的活动形式已经不能成为与其他公司竞争的优势,站在客户立场思考每个流程的意义才是这个方案的加分之处。
二、对策略的创想需要在认知的枷锁里舞蹈
策划案的目的大都是为了解决企业问题,脱离企业具体情况的枷锁称不上有效的方案。
一个互动推荐,我们能想到成千数百个。而为什么我们要用这几个?这个互动方式与活动主旨和品牌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关联性?
活动的预算和时间,以及决策人的口味都是我们认知的枷锁。只有带着这些枷锁,策略才能自由的舞蹈。否则,四面八方的路,你到底要选择哪一条?
所以,如何在数十个想法和创意里剔除、筛选再创造,找到最接近核心需求的解决方式,这个环节是主脑力的总监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他懂得优化出最优质的表现形式,更易撩动客户心中的那根弦。
三、不被琐碎的劳动框在了支离破碎的陷阱里
总监在下达任务的时候,总会给出一个大体的方向,让底下的人朝着这个方向去撰写方案。因为不是行使策略方向和创意拍板的决策人,我们总是习惯千万百计地寻找素材和内容。于是,我们被框在琐碎的细节里,跳不出思维的牢笼,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建立起整个项目的框架,也就没办法有条理有逻辑地充实内容。
正如成语“庖丁解牛”。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而这里的肌理就是方案的逻辑架构,这决定了方案是否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可我们总是在处理许多支离破碎的小事情,也许是看不清,更因为我们被框定在了无穷尽的苦力里跳不出来,这也阻碍了我们的职位向上升级。
四、争取主动权,这是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不难发现,广告公司里的文案和策划,在工作一两年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上级的庇护和思考指导力下做事情,策略思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和练习。
如果想要提高策略,尽快掌握“肌理”,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和庇护自己的上级争取思考权,如何争取?当然是靠作品说话,从之前被修正的方案里总结经验,不断模仿重塑,慢慢地,就会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方式。
有时候总监会尝试给我们多一些思考权,奈何团队的懒人懒散惯了,独立做一个项目总是很吃力。毕竟,追逐创意和策略的思考过程,是极其耗费脑力的,大多数人不思考的时候,一般都在避免动脑筋,每个行业都有混日子的人,广告圈也一样,也最要不得!
总之,为什么我们的专业水平总是进步缓慢,与总监的薪水相差甚远?其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自己懒得花时间动脑筋去深度思考和总结,而这正是总监每天都要花大力气应对处理,而我们却一直在逃避的事情。
End
作者:了了君 广告策划 活动达人
如果你也爱民谣,喜欢看电影,还是广告人~也许我们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