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兴起了一股对传统文化的吹捧之风,但如真的风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每一次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总会让国人觉醒,原来我们中国文化这么博大精深,于是提醒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去学习。有的人买了一大堆关于诗词的书籍,没读多少,很快就成为房间里占据空间的垃圾。
最终,你发现,那些喜欢诗词的人依旧喜欢诗词,那些出口成章的老师依旧出神入化,而我们依旧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我们每一个都在试图寻找读书的理由或者好处,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我们太容易被说服,又太容易拖延,归结原因在于没有形成一个读书的习惯。
读书习惯的养成
首先,你必须要做到,每天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必须要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正如你早上固定七点起床一样。
其次,你要抛弃一切杂念,抛弃网络,抛弃工作与生活带来的烦恼,静下心来进入另一个世界。
再次,要选一本你自己感兴趣的书作为引子。如果一本书你一开始就不喜欢,那么,也很难坚持看下去。
另外,固定的时间一到,立刻停止阅读,这时的你就会感到意犹未尽,然后你就会期待明天的同一时刻,正如你打游戏升级一样。
最后,千万不要跟着媒体人读书。因为媒体人的职责是如何说服读者买他们推出的书,我们太容易被忽悠,又太容易被说服了。结果,你每次一买来他们推荐的书,没看几页就放弃了,然后后悔花了那么多钱。没过多长时间,你又一次上当受骗。于是,你提醒自己,下一次一定要提高警惕。但最终你又失败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你打开微信,看一看自己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知晓答案了。
90%的微信用户关注的公众号不到50个,而置顶的公众号不足5个。用户对很多已经关注的公众号打开阅读的概率越来越小,大多数的文章只是看一下标题而已。(如果一个公众号已经一周没有打开过,最好取消关注,因为它有时会吸引你去消除红点,从而消耗你的时间。)
微信公众号正走入微博大V时代
微信公众号开始走向微博大V时代,但比起微博的140字来讲,可能更加艰难。不过,微博的好处在于多元化,它有新浪博客和长微博作为支撑,而微信公众号却没有与QQ很好地结合,其实,微信与QQ之间的互动是一个潜在的挖掘点。
微信公众号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凸显,那些被称为大V的公众号会继续领跑,他们的内容将会更加精准垂直,个性化和互动性越来越强。而其他的公众号的用户将会大大缩水,新的账号主体将很难进入,除非开辟出一种新的方式。
用户千千万,何以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问题成为关键。
用户最关注的是与自身有切身利益的文字,比如如何提升自我的能力,如何赚更多的钱,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是发泄型的,比如咪蒙公众号。咪蒙做编辑做了二十几年,很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她是站在每一个用户的角度想问题,然后找出最共性的那几点,也就是我们数学集合里所讲的交集。许多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咪蒙的高度,是因为他们是从自身角度去想问题,从而忽视了读者的需求,而他们却常常误认为自己的需求就是读者的需求。
所以,总结以上,内容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价值,内容也越来越值钱。
但内容来自于哪里呢?
当然是读书,读书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也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