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重读以前的日记。
最早的日记开始于小学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是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统一要求下开始写的。我是个听话的学生,既然老师让写,那我就回家拿出一个很喜欢的新本子开始写。老师又声称每天会在上语文课时抽查,让一位同学当众读自己昨天的日记。当听到这个声明时我内心有些诧异和不自在,虽然当时脑海中没有明确的隐私权概念,但也听说过日记这种东西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然而毕竟她是老师,她在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面前,拥有着无上权威,我们只有乖乖听话的份,哪敢提出异议。只能安慰自己:反正也不大可能抽查到我,就算抽查到了,我也应该不会写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让读就读呗。其实我在日记中还是忍不住写了一些关于老师的坏话的,内心竟然觉得有点刺激。幸运的是,日记抽查这件事在执行了一次之后就不了了之,我想老师应该已经忘记了吧,同学们大概也慢慢自动停止了这项功课,我直到小学毕业,共写了5篇。不幸的是,仅仅是一次抽查,就让那位被抽到的女生撞到了枪口上,因为她在日记中赫然写道:“老师让我们写日记,说第二天要抽查,但是看别人日记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听到她当众念出这段话时,也像其他同学一样笑了出来(在此要向那位女同学道歉),继而内心表示同情,但最终的心情是由衷的赞赏和鼓舞,因为她替全班同学说出了心声。这样说来,老师后来不再抽查日记或许跟那位女同学的控诉有直接关系,然而已经无从考证了。当时的场面如何,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可能只顾着笑了吧,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回去看看老师脸上是怎样的表情。
上中学之后依然写日记。其实我当时也不大明白为什么要写,好像只是因为由小学时期起了头之后,随着惯性便把这件事坚持了下来。我唯一能意识到的原因,是我在学校里能说上心里话的朋友几乎没有(能够玩到一起的男同学倒有一些),所以很多话就只能在日记里跟自己说,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话说回来,在初中阶段,大家好像都各自有着丰富的课外活动,打篮球、听歌(当时正是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SHE等歌手风靡的年代)、玩电脑等等,个别同学已经谈起了恋爱(用术语来说应该称之为“早恋”),很少听说某某同学放学之后要去上补习班或赶回家做作业。那真是一个精力旺盛的时期,每个人看上去都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似乎很难看到有人安静坐下来谈谈心什么的,尤其是男生,如果太安静或者喜欢找人聊一些比较细腻的话题,应该是要被嘲笑的。后来学过心理学才知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自我意识逐渐发育,三观开始形成,心中保存着不少的秘密。如此说来,当年那些生龙活虎的同学们,应该各自都在默默思索着属于自己的人生问题吧。
言归正传。产生重读日记的想法纯属心血来潮,但稍一琢磨之后内心便兴奋起来。本来我最近刚辞了职,计划在这段空闲时间认真思考一些问题,具体要思考什么也说不上来,只是感觉长期以来,拜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所赐,自己每天经受着大量资讯的轰炸,这些资讯中带有太多劝说和诱导,明示或暗示人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即使我还算有着相对坚定的人生信条,在资讯的风暴中也已经出现站不稳脚跟的势头。于是我关掉了朋友圈,卸载了不必要的手机应用,也不再看什么新闻,打算趁这段时间好好读书、写点东西,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脉络,喘口气再上路。读书倒好说,可是要写点什么、要怎么梳理呢?一段时间下来左右找不出头绪,脑袋里始终混沌一片。某一晚睡觉前躺在床上,忽然想到——放在老家的那些日记,是不是拿过来放在身边更安全一些呢?咦,对嘛,自己以前写的那些东西,何不再好好看一看,回顾一下曾经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应该会对现在的自己有所提示与启发吧,毕竟历史是诞生未来的土壤。第二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从老家把那一包沉甸甸的本子(包里还存放着一摞当年友人的书信)带回了现在的住处,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其实一开始并没预料到读日记会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甚至担心会成为一份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出乎意料的是,当年的文字一映入眼帘,回忆便在脑海中翻涌出来,心头也泛起了万千感慨。静心读下去,其中的趣味和启发,便慢慢地流淌出来了。有时会因自己当年的一些纯真念头会心一笑,有时会暗自感叹一声“自己小小年纪竟然会有这种光明正大的想法”,有时会不禁感慨“啊,原来一个人的成长竟是如此一脉相承”。总之,我的脑袋里由混沌一片变成了思绪万千,应该可以借题发挥、趁热打铁,写出点东西了。
于是我决定借日记抒发感想,整理一下自己人生的来龙去脉。想必这会是一件有趣而有益的事吧。
以上就是读完人生头几页日记之后的感想,也算是“读日记有感”这一题目的大背景吧。原来说了这么多,才刚讲完背景,真是挺能废话的。今天的废话就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