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便是中秋佳节,总会在差不多的时候就听到“中秋佳节,人月团圆,XX月饼”之类的广告词。对于那些做生意的,中秋最大的意义应该就是如何在这个节日里尽量地赚多一点钱了。
中秋之于我又是什么呢?
由懂事起一直都很喜欢这个节日,估计应该是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是个仅次于过年的喜庆日子。我记得小时候好像还没有在“中秋”这个概念,开口埋口都是“八月十五”这样叫,那时候年纪太少,就只知道八月十五,不知道“中秋”,但这都不重要,对我来说,重要的是那不多那时候就又月饼吃了,而且是我最爱的豆沙月饼。由最早的3毛一个的价钱到后来加到5毛1块。
慢慢地,由小学开始中秋的意义就不止于吃了。开始和村里的小伙伴玩灯笼,烧禾楼等等非常愉快的节目中渡过了。那时候最喜欢就是这个节目了,很早放学就去砌禾楼,大家分工合作,有拿砖拿瓦的,有去山上捡柴的,团结而有节奏。每天砌高一点,柴又拿多一点,终于到了中秋正日就开始表演。那种自己亲手有份成就的和楼,除了觉得非常热闹好看外,满足感更是难以形容。
这就是小时候中秋最爱的节目了。
再慢慢地读初中高中,这些节目开始因为到外学习住宿的原因,就不能亲自参与其中,后继者好像又不是很给力,再也搞不到那么大那么高的禾楼,气氛也没我们小时候热烈了,到后来,好像在我中学生涯都没有玩了,大学之后村里好像有那么几年又开始玩起来。不过我也看不到,更不用说参与了。
在中学生涯里,中秋节意义的方向开始变了,就是他代表的放假和团圆。其实就是很期待放假回家,大家庭一起吃饭,有炒石螺,哈密瓜,柚子,提子等等,既满足食欲也可以大伙开心热闹一番。当然对我来说,不用上学更是开心,可以暂时放松一下,远离枯燥的学习时间。
再大一点就是大学生涯了,这可能是我人生阶段中秋最没节日意识的阶段了,虽然还是很喜欢它的带来,超市的节日气氛,广告的铺天而来,也为这个节日整天不少的喜庆。而且也有充满闽南特色的博饼游戏之类,可惜我那时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时间里,甚少去参与其中,没去体会,现在想来,都觉有点遗憾。当然,有假期,有朋友,好节日,也会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再之后就是毕业到现在,中秋的广告还是大同小异,甚至是广告语也难得去改。但有些以前有的,好像现在都没有了,没有了以前月饼的味道,没有了以前的中秋节目,也没有了以前的玩伴,重要的是没了以前的心情。当然还有的就是家庭的聚会以及一天的假期。其实对我来所,还剩下的就变成这个节日最大的意义了。所以我还是对这个节日的来临感到很开心。
人大了就会得到某些东西,然后再失去某种东西,然后把他叫做成长。我其实自己对想得到那些东西没有很大的愿望,相反,那些本来有之后不见了的就会觉得可惜,所以一直好像都有点拒绝成长。但实际上如果我从来没有得到过又怎么失去呢?失去是一定的,得到是需要创造和努力的,太过在意失去而不去创造和感受明显我这想法是不符合逻辑,错得都比较离谱。
扯得有点远
创造也好,不见也好,剩下多少也好,反正就是应该好好享受这样一个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