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让我看到的是选择。
初稿完成时,毛姆曾说:“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此书,读者褒贬不一。确实,此书并非为读者所著,所以不迎合,不卖弄,不塑造,只是作者一吐为快的甩单,有话不说,有感不发,要憋死。
而憋着,从来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好习惯,他可以不说话,但不能不写字。
毛姆在近七十高龄,那几个鲜活的身影,跳来闹去,清晰明朗,有话不吐不快,所以随性而书。书中没有猎奇,不故作深奥,有的是家长里短活生生的人,与人的选择。
何谓刀锋?梵语中有这样的解释:“悟道之途艰辛困难,如同跨越锋利的剃刀。”
生命的大哉问不是谁的独家发言,它随生命伊始就古已有之。但现实主义者嗤之以鼻,甩在一边;理想主义者叩问灵魂,向往自己的乌托邦。
《刀锋》中的角色,鲜活又各具特色,书中没有道德评判,只是呈现。毛姆没有自己的想法吗?太有!但他只甩出自己知道的情节,只想展露每个人的风采,示现生命的复杂、与选择的多重,其它诸义在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每个人在生活十字路口的抉择,在人性关隘处的选择,都决定了他的命运,谈不上好坏,只是个人选择,个人承担罢了,成就的是个人的人生。
书中的毛姆一改作家形象,八卦无比,极富包容心,常令我感觉不是在看小说,而是在看传记。要是没有他的八卦,相信就没有那么多真实人性的再现,在此对八卦表示有了那么一丢丢好感,总在不经意间将真相窥探。
老友拉里,十几岁参加战争,亲眼目睹好友为救他而死去。生命在前一刻还生机勃勃,谁能料后一刻就死得透透的,那一刻灵魂地震颤激发了他的大哉问。
以致他复原回家后,始终与俗世生活格格不入,因为他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想追寻活着的目的、真相和路径。为追寻答案,在剃刀边缘游走。
锋利的剃刀下,又怎会没有伤口,而另类的选择注定他的伤只有自己舔舐。他整天“闲逛”,未婚妻忍受不了这样看不到希望的未来,与他解除了婚约。他从此孑然一身,开始实施他的寻道之路。
先后到过无数地方,西方、东方,做过旷工、农夫、修行者,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穿梭,最后在上师的指引下,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里,方圆几里内只他一人,于那么一刻,感悟到灵魂之光带来的幸福愉悦,他不知这算不算开悟,但他已找到此生要走的路。
他回到了俗世中、人群里,以一个开阔的心态,甩去一切束缚,如一颗石子,投入大海,消失在了人海茫茫中。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拉里的生命轨迹,诠释的可能就是从出世到入世的生命情态吧。
可以想见,毛姆对他是偏爱的,所用词汇都是“深邃、微笑、温和”,这个人物带给毛姆的震动,也是引发他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可以说,毛姆因拉里也在拷问自己,他仿佛是介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人,也在寻求灵魂的救赎。
来看看另一个角色,美丽、热情、好强、能干的伊莎贝尔。从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拉里随遇而安、出世心态,于她不是良配,为了宝马,她毅然放弃了自行车。
她得到了想要的,却失去了心里珍藏的。这让她在得知拉里为了拯救苏菲,要迎娶堕落的苏菲时,爆发了强烈的反对,不惜一切手段要赶走苏菲,她不想心目中的男神落在一个婊子手里,而她还必须跟她保持亲昵。
也许那一刻她才知道,拉里在她心里终究是不一样的。可能一辈子再无缘一起,但能时不时见一面也是快乐的。她固然爱着丈夫和女儿,过着想要的生活,但终究他们没能走进她心里,也许她心里最爱的从来都是自己。
这样的人有自己的目标,明白自己的取舍,是个再理性不过的人。选择从来都有得必有失,需要平衡的只是内心而已。
而艾略特,毛姆的老友,对毛姆既亲近,又轻视。主要因为他性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但他的教养让他高高在上,习惯拿眼瞟人,他是看人身份下菜的。
各大名流宴会,觥筹交错中总不乏他的身影,他也以为获得了上流社会的仰慕与掌声,岂料病重时,身边却只有毛姆,再无人问津。
一辈子都在聚拢上流社会的人脉,却原来人走茶凉一场空。临终他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吐出一句:“老贱货。”不知算否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让我意外的是,拉里说苏菲有极美的灵魂。拉里看人不看其表面行为,而感知其内心。而我看到的是那个醉酒、吸毒、滥交的苏菲。
苏菲在一次车祸中痛失挚爱,丈夫和孩子去世后,她就以这样的方式苟延残喘着,这是我不能理解的,这样的堕落是在惩罚自己吗?我不知道,但当拉里抛来橄榄枝时,她的表现是不情愿的,她并没有爬出泥潭的强烈愿望,而只想被沉沦吞噬。所以哪怕她最后惨死的结局,其实也是自己的选择。
人是不是堕落到一定程度,就会丧失求生之念,而只能受欲望驱使,在泥潭中欲罢不能呢?就像伊莎贝尔说的,她坏到那种程度,是不会回头的,拉回来,也会逃出去。人活着就总在和自身的魔性对抗,顺任它烂下去太容易,而要挣脱出来犹如逆水行舟。
人的选择真是奇妙,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其实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的精神愿力,超出我们想象的强大,它能带动人的行为,凭毅力坚持下去,将憧憬实现。
所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时,要敢于叩问内心。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找到内心的答案后,不要踌躇,用心去实践就好。左思右想、瞻前顾后都是自我精力的消耗,时间在消耗中会溜走,计划在犹豫中会化掉,想法在翻来覆去中会消失殆尽。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相信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刀锋》中的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前行,或哭、或笑、计较还是豁达,生命终将示现它的结局,那就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