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里,“埋头苦干”一直是受人称颂的品质。经常有老一辈的人告诫后辈,想成就事业,就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然而,现实生活里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但埋头苦干的人却很多都没能成就一番事业,很多都是劳而无功,甚至跻身「穷忙族」。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埋头苦干已不再是致富的法宝。
越埋头苦干的员工越容易被抛弃,这个时代看的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华裔艺术家陈志勇的新作《蝉》讲述了一只来到人类钢筋水泥世界的蝉,在打拼中迷失自我的故事。
他像人类一样,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在小格子间中任劳任怨的工作,他是一名数字录入员,17年来,他没有犯过错误,没有请过病假,但也从没有融入到人群之中,他的工作得不到认同,他忍受着同事们的霸凌,得不到应有的福利待遇,也没有得到任何晋升。
17年来,蝉勤勤恳恳地工作,任劳任怨,忍气吞声,但始终没被人类接纳为同伴,不被认可,不被尊重。
故事的最后,没有工作、没有家、没有钱的蝉,走向了摩天大楼的顶端……
书中的蝉,其实是每一个职场人的缩影:没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出卖着自己的时间,浪费着自己的青春。
由于所做工作的可替代性太强,没有多少竞争力,导致自身随时有被淘汰的风险。
大企业996已成家常便饭,职场上的年轻人们,没有太多时间花在思考和成长上,每个人都拼命的让自己忙碌起来,被动的听从组织的安排,生怕一不小心就遭遇裁员危机。
但即使已经足够拼命,大多数职场人仍旧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性弱。
由于没有太强的不可替代性,所以选择了通过让自己拼命忙碌起来的方式,妄图用工作量和工作时长,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殊不知,这样是非常错的。机械的重复低价值的劳动,只会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却无法让自己从中得到提升。
罗振宇曾说: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你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很多人之所以工作多年后,依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就是因为得过且过的心态,只是在应付自己的工作、同事、老板,而不是在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
没有人初入职场,就是不可替代的,他们都是在职场生涯中慢慢练级,从“小白兔”慢慢蜕变成“大咖”的。过程中,老板不会逼你,同事不会逼你,朋友不会逼你,没人会逼你。
奇葩说里薛兆丰曾说:“你不是为企业打工,你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只有当你自己意识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时候,你才会真的蜕变。